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冲击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责任内阁制在中国难行
2022-11-27更新 | 1154次组卷 | 80卷引用:2011年黑龙江省“五校联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上述歌词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是指
A.辛亥革命B.国民大革命C.抗日战争胜利D.新中国成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以象征汉族十八省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为国旗。1911年12月,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召开临时参议院会议通过决议,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达成以五族共和为建国之本的共识。这一变化表明辛亥革命
A.践行了孙中山"三民主义"革命思想B.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C.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D.实现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的转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为1912年1月2日北洋将领联名电请内阁代奏的电文。北洋将领的真正意图在于(  )
我北方将士十余万人均主君宪。现奉懿旨,将君主民主付诸公决。然革党强横,断不容有正式选举,则必循少数人私见,偏主共和。我将士往返电征意见,均主死战.....
A.督促清政府加快立宪步伐B.向清政府表示效忠决心
C.向南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D.使袁世凯获取清政府实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1年12月,孙中山宣称:“革命之目的不达,无议和之可言。”1912年1月,他致电袁世凯说:“文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故于议和之举,并不反对。”这一变化反映了孙中山希望
A.联合进步力量推翻清王朝B.通过政治妥协实现政权平稳转型
C.实现与清政府的和睦相处D.团结国内民众以抵抗外来侵略
8 . 下表1913年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构成基本情况。据表可知,民国初年

成分

人数

百分比(%

民族资产阶级

12

26

职业革命家

28

62

政党领袖

17

37

自由职业知识分子

157

34

新政府官员

73

16

原清政府官员

86

189

士绅

65

143

A.民主宪政具有广泛群众基础B.权力制衡得到法律制度保障
C.政治运作具有新旧调和色彩D.进步力量开始主导政治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2020-07-09更新 | 10478次组卷 | 11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清末民初中国处于变革时期。从意识形态视角审视儒学,其在中国近代史上浮沉兴衰及历史缘由更加明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6年清政府确立“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其中“尊孔”要求“无论大小学堂,宜以经学为必修之课目”。继之,1907年清政府又在其颁布的《整顿学务谕》中重申经学“固人心”之用,要求在整顿学务中务必“以圣教为宗”。这都进一步巩固了读经讲经课程在中小学堂课程中的地位。但实际大相径庭,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各省学堂“多藏非圣无法之书,公然演说,于读经讲经功课钟点,擅自删减”。自宣统元年伊始,清政府对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分别进行两次变更,使得读经讲经课程基本呈现钟点、内容逐渐减少的趋势。

——摘编自《清末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设置演替的历史考察(1901~1911)》

材料二 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认为:“我有事业当随时事而转移。 专制国之教育,与共和国迥乎不同。”因而,临时政府颁布了新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蔡元培定义:“所谓道德教育,是将自由、平等、博爱的知识传播给人民,从而使之产生正确的观念。”

——摘编自郭秉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

材料三 清末民初课程设置(高等小学)


——摘编自陈景磐编《中国近代教育史》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末和民国时期道德教育在内涵和课程设置上的主要不同。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清末民初的儒学地位”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简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