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7 道试题
1 . 1914年的《新编中华国文教科书》仅用几句话简述了武昌起义,但编者用了将近2页的篇幅重点叙述袁世凯力促“清帝逊位”的具体过程。编书者意在
A.强调清王朝统治结束B.遵循秉笔直书的著史传统
C.突显南北议和的功绩D.构建北京政府统治合法性
2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派以革命手段取得的,但它又不是确认革命政权并由革命政权来保证其实施的.而是被革命派作为箍圈,期待它来约束反革命的。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制定实施的复杂性和矛盾性B.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C.没有革命政权来保证其实施D.具有因人设法和人治的色彩
3 . 有学者研究指出,袁世凯当政期间,中央政府对南方各省缺乏实际支配力。当时的政治格局,是一个日益倾向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的总统,主持着一个事实上的联邦政府。为重新塑造中央权威(亦有个人野心的因素),袁世凯决定回归帝制。据此可知
A.民主共和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恢复帝制基于当时的现实需求
C.南方各省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D.近代中国国家政治转型的艰难
2022-05-16更新 | 1478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国会组织法》,如表为南京临时参议院与清朝谘议局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规定,据此可知民国初年
居住年限不动产教育程度选民年龄
南京临时参议院居住选区两年以上500元小学毕业21岁
清朝月谘议局居住选区十年5000 元中学毕业25岁
A.政治参与主体扩大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重视进行法制建设D.封建专制思想十分浓厚
5 .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能对省制及中央与各省权限予以规定。1923年,孙中山认为,“临时约法既知规定人民权利义务,而于地方制度付之阙如,徒沾沾于国家机关,铸成大错者也。”孙中山这一反思
A.有利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意在强调维护革命统一战线
C.分析了军阀割据出现的根源D.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6 . 如表是民国初年宪法的一些规定,这些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是
时间出处内容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参议院会议时,每参议有一表决权”。
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之领土,依从前帝国所有之疆域";“中华民国人民,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法律上均为平等";“满、蒙、回、藏各族待遇条件,永不变更其效力”.
A.形成了依法治国的法律体系B.人民民主专政的真正实现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对多民族现代国家的构建
2022-05-10更新 | 32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历史试题
7 . 《申报》以下为民国初年《申报》部分刊文统计表
时间标题内容摘录
1912.1.1《新祝词》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
1913.3.22《宋教仁被刺纪详》叠接友人密函,谓宋君前在南京时即有人潜随其后,希图行刺,请其谨慎自卫
1913.5.8《杭垣近来之恐慌》浙省自谣言七省独立二次革命大起,人心惶恐
1914.1.31《祭天祀孔》有谓祭天祀孔可以化人俗,我则不信
1915.4.1《官厅对于排斥日货之劝止》墙上所贴“同胞、爱国、抵制日货”之通启及种种传单,触目皆是
1915.5.17《签押》苟引以为耻者,则必人人奋起谋所以洗此耻(二十一条)
1916.2.29《今竞何如》今者帝制论当烟消而火灭矣
1916.9.16赠送《新青年》样本,函索即寄主任者独秀先生之主张:提倡旧伦理道德之讨论,介绍西洋近代文艺,输入适于我国之新思潮
1919.5.6北京电各校学生5千人入使馆界执旗书:誓死争青岛及讨伐卖国贼曹陆章字样

阅读材料,围绕民国初年社会的整体或某一方面,自拟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01更新 | 52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高考临考信息历史试题
8 . 1912年,中国封建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开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但是,袁世凯并不以此为满足,他登上临时大总统的宝座之后,就千方百计摧毁辛亥革命的成果,实现独裁统治,逐步恢复帝制,建立袁氏朝廷。这一现象
A.体现传统观念依然深厚B.说明民众民主意识薄弱
C.导致辛亥革命彻底失败D.反映帝国主义保守态度
2022-05-01更新 | 528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2年初,清帝退位,民国诞生,“共和”终于降临这片深受专制毒害数千年之久的苦难土地。“共和”是怎么来的?有说是“革命”革出来的;也有说是“妥协”谈出来的;还有人说,革命以“共和”为理想,而“妥协”恰恰体现着“共和”的真精神。

——摘编自《1912:辛亥革命是一场极好的革命》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其实包括三折一片,即《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及《请专筹巨款举行要政片》。这三折一片的内容密切相关,构成了一套系统的 变革方案……《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是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新政改革方案……江楚会奏得到朝廷谕旨的批准,从此,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   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摘编自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1904831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的主张及为实现这一主张而采取的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