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巩金瓯》,清朝国歌。1911104日颁行全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巩即巩固的意思,金瓯在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摘自刘锦藻《清朝继文献通考》第二册

材料二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司法之权,操诸君。

——摘自《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那时革命党人有着革命的决心,却提不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中许多人并未认清帝国主义的真面目,甚至天真的认为,他们既然以西方为学习榜样,就一定能得到西方国家的援助。

——摘自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在世界历史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要经过许多艰难曲折的……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力量的严重不足,故虽经历许多曲折,还是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方志钦《辛亥革命彻底革了封建帝制的命》

孙中山主要得到了海外的中国商人和洗衣工人的支持。在国内,只有少数学生和商人受他思想的影响,而广大民众仍无知、冷漠。

——摘自(美)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歌词内容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否相符合?并简要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后中国没有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原因?
2 . 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失败了,其失败的根源是(  )
A.传统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破坏
C.封建顽固势力强大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薄弱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20世纪改变世界的两座城市,一座是亚洲的武昌,一座是欧洲的彼得堡。它们在时隔7年举行的革命暴动,摧毁了两块大陆上最为顽固的君主统治,改变了两大国家的地位,促成了两大民族的崛起,从而以其城市英名震撼世界。

——摘编自罗时汉《武汉往事》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立到2008年的87年间,共举行过1200多次会议。这些会议内容各不相同,它们都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是其中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挽救革命、挽救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标志。

——摘编自赵晓琳《论八七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武昌成为“20世纪改变世界的两座城市之一”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八七会议“为挽救革命、挽救党”所作出的决议。举例说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这些决议的。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发生于列强大肆入侵中国的艰难时代,清王朝处于最为没落的时候,孙中山带领全国的爱国青年掀起了这场革命。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传统的封建帝制转换为较为先进的资产阶级专政。虽然这次革命没有成功,但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摘编自《浅析辛亥革命》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更重要的是这一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也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摘编自《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材料三 这场新的革命,是在过去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简析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革命”在经济体制方面实现的根本性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一场前所未有的民主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这场革命运动的“旗帜”是(  )
A.“维新变法”B.“三民主义”
C.“新三民主义”D.“工农武装割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中出现了三大妥协,即汉满民族妥协、南北政治妥协和孙袁权力妥协。这三大妥协
A.表明中国革命派背离了革命目标B.反映了资产阶级民族意识的缺失
C.说明中国社会的革命条件不成熟D.有利于较为平稳地实现社会转型
2020-09-05更新 | 205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9年,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毛泽东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聚合了各阶级的力量B.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C.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D.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后“新旧势力的相互博弈及妥协,使革命以最小代价换取了最大成果,原有的疆域和各族民众基本得到维持,避免了国家分崩离析的解体命运,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共存”。这一评价
A.对政权的和平过渡持正面看法B.低估了辛亥革命的划时代意义
C.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认识不足D.与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相违背
10 . 金冲及先生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人们常说辛亥革命将清朝政府改称"民国”无非只是换了一块招牌,但是不能小看这块招牌,换不换这块招牌区别很大。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当代中国的伟大辉煌。该学者肯定辛亥革命的视角是
A.带来了现代的民主共和新制度B.创立了五族共和的政治体制
C.提高了中国国民的民族认同感D.结束君主专制以及思想解放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