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这一对联反映的事件是
A.清末“新政”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
2 . 从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中概括一个主题,最合适的是
时间事件
1911年辛亥革命
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1916年“护国运动”
1917~1918年第一次“护法运动”
1921~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

A.孙文的生平经历B.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C.三民主义的实践D.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20世纪改变世界的两座城市,一座是亚洲的武昌,一座是欧洲的彼得堡。它们在时隔7年举行的革命暴动,摧毁了两块大陆上最为顽固的君主统治,改变了两大国家的地位,促成了两大民族的崛起,从而以其城市英名震撼世界。

——摘编自罗时汉《武汉往事》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立到2008年的87年间,共举行过1200多次会议。这些会议内容各不相同,它们都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是其中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挽救革命、挽救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标志。

——摘编自赵晓琳《论八七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武昌成为“20世纪改变世界的两座城市之一”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八七会议“为挽救革命、挽救党”所作出的决议。举例说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这些决议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了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护末代皇帝溥仪复辟等。出现这些事件说明
A.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
B.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
2018-06-07更新 | 986次组卷 | 29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武昌起义后,很多地区的农村士绅大部分持三种态度:一种是顽固守旧,拼命抗拒,愚忠清廷,一种是走走看,认为“民心噪逆,朝野纷争,上下未有所定,此时欲顺不可,欲拒弗能”,一种是顺水推舟,积极响应,在革命的口号中借以自保,并扩大权势。士绅的态度说明
A.革命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B.传统士绅对革命的冷漠
C.士绅对清政府的同情理解
D.革命思想并未深得人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