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漫画(如图)《力主迁都》发表于1912年9月,描绘了孙中山先生一人奋力牵引整座北京城的情景。该漫画反映了
A.革命派仍坚持武力斗争
B.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
C.政治形式对袁世凯有利
D.限制袁氏称帝的社会诉求
2 .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观念里萌动着中华民族第一缕复兴的力量。这表明辛亥革命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实践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辛亥百年》组歌中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B.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C.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D.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2019-03-02更新 | 466次组卷 | 39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课辛亥革命作业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2019-01-30更新 | 4235次组卷 | 78卷引用:安徽省明光市包集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2008年广东历史卷)“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2019-01-30更新 | 1127次组卷 | 38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指出:“形式上,辛亥革命与其说是开端,倒不如说是终结。”下列关于“终结”的理解正确的是,辛亥革命
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新探索
C.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D.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我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的主要依据是
A.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B.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
D.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中华民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民国元年至民国六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国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这主要是因为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与中国国情适应D.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逐步加快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   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1)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史实。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018-11-08更新 | 489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