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1924年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是一块无字碑,寓意是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功绩卓越,后人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其伟大功绩。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中国人的生活观念、服饰发生较大变化
2019-02-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辛亥革命前后的这种变化主要说明
A.封建统治被彻底推翻
B.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C.辛亥革命实现了民主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 . 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的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步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一变化是因为当时
A.西方民权思想的传入
B.国人思想素质的提高
C.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D.传统儒家思想被彻底抛弃
2019-05-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   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1)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史实。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018-11-08更新 | 489次组卷 | 17卷引用:【走进新高考】(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01
5 . 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辛亥革命前后的这种变化主要说明      
A.清政府统治被彻底推翻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D.封建制度的彻底结束
2018-12-0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闽侯二中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在目睹了某一事件之后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这一事件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黄花岗起义D.辛亥革命
2018-03-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辛亥革命之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后来袁世凯、张勋等复辟帝制,全国人民反对复辟。该变化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
C.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
D.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2017-11-17更新 | 378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1895年广州起义时,革命党人被认为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恢复共和。上述变化反映出
A.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B.清王朝统治的日趋衰弱
C.儒家思想遭到彻底摒弃
D.资产阶级民主逐步完善
2017-08-21更新 | 79次组卷
9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1)张之洞的言论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材料一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
材料二: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三: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2)根据材料二、三《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四:20世纪早期,陈独秀认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3)陈独秀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科学与人权并重”。结合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材料五: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结合图9及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材料六: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反响。《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 开国大典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由此进入了新纪元。     
(5)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前期(1949年——1956年)的重大举措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D.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2016-11-27更新 | 267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5届江苏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