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在此,他描述的是哪一事件后的变化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新中国成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辛亥革命前后的这种变化主要说明
A.清政府被彻底推翻B.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辛亥革命实现了民主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1)太平天国运动以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为目标。结合天京事变的原因和《天朝田亩制度》,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
(2)请按示例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示例:建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拋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3)据以上材料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0-06-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求,“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形成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19世纪末,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是“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最初表达。1906年,孙中山在制定《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时解释说:“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建立民国……四、平均地权。”

——摘编自郑大华、张弛《近代“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


(1)分析孙中山倡导“民族复兴”的背景,他是否实现了这一目标?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 九一八之后,“民族复兴”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文史学家吴其昌强调:我们“这个庞大的民族能不能复兴”,关键是要看“我们的自信力了”。历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开篇即明言:“凡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蒋介石对庐山军官训练团发表了《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等讲话。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

——摘编自黄兴涛、王峰《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复兴”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关注中华民族复兴问题。毛泽东多次从不同角度谈及了民族复兴。他在1948年岁末发表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称建立新中国将“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1949年3月,他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不是很慢而可能是相当快的,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9月,他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又提出“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同月,他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俞祖华《“中华民族复兴观念”源流考》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观”。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做了哪些正确探索?
2020-01-20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深刻的影响着近代民主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据此回答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抗日战争的影响。
2019-10-2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被看作是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制度已被推翻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D.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
2020-04-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绥芬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联合会在汉口英租界举行,与会代表成分十分复杂,革命派与立宪派占有几乎相等的席位,另有少数旧官僚和封建士绅。1912年1月28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临时参议员中,同盟会会员30人,立宪派不足10人。这一变化反映了
A.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原则的切实贯彻D.革命形成坚强领导核心
8 .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辛亥革命下列意义是
A.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制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促进了社会生活习俗变化
2019-08-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8月北京市海淀重点中学 高二(历史)开学考
18-19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目睹了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形象地说明了某一历史事件的两大功绩:一是革了皇帝的命,一是革了辫子的命。该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2019-05-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崇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