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11年10月,《泰晤士报》在报道辛亥革命时谨慎用词,没有急着对起义进行定性判断。但到了11月则相继发表了《首相袁世凯》《袁世凯的责任》《袁世凯的任务》等文章,而对孙中山的报道则显得不足。这表明《泰晤士报》(     
A.反对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度B.根据中国政体变化调整态度
C.默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D.立足英国国家利益进行报道
2023-02-22更新 | 26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现代历史学家章开沅指出,“如果从辛亥前十年的改革以观察帝制以及后面支撑帝制的整个文化改变,从后十年的尝试共和反观革命的成效与不足,或更容易理解辛亥革命本身及其所带来的转变与不变。”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应该(     
A.运用动态和整体眼光B.侧重于发生的时代背景
C.着重于对未来的影响D.着眼于反封建方面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民国初年-一些社会事件的统计。这些现象说明(     

时间

事件

民国初年各种政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多达300个,具有健全纲领或某一方面纲领者也多达35个
1915年北京爆发了抵制“二十一条"的外交运动,80万人口的北京城,仅一次大规模的集会,人数就有30万;而在天津,连续几次大规模的集会,每次都在10万人以上,而当时天津总人口也不过70万人
20 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最初几批党员中,具有直接或间接参加过辛亥革命运动经历的人数约占三分之一
A.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B.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曲折性
C.辛亥革命加速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D.个人选择和国家命运相结合
2022-11-29更新 | 168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跪拜,禁止贩卖人口,倡女权,易服饰”。这些措施(     
A.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彻底改变B.使中国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变化
C.消除了中国城乡之间的差距D.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武昌起义后,有些地区的农民群众在农村中也掀起了反封建斗争的风暴。江苏常熟、江阴、无锡三县交界地区爆发了农民武装暴动,恶霸地主的房屋被烧毁,并被插上了“革命大都督”的旗帜。这表明当时(     
A.阶级矛盾异常尖锐B.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C.民主观念得到弘扬D.农民阶级获得完全解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