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现代历史学家章开沅指出,“如果从辛亥前十年的改革以观察帝制以及后面支撑帝制的整个文化改变,从后十年的尝试共和反观革命的成效与不足,或更容易理解辛亥革命本身及其所带来的转变与不变。”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应该(     
A.运用动态和整体眼光B.侧重于发生的时代背景
C.着重于对未来的影响D.着眼于反封建方面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辛亥革命带来的中国政治新发展,集中体现在政治权威的合理化、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和政治参与的扩大化等方面。此后,法理型政治权威取代君主型的政治权威,“宪政之治”逐渐取代儒家圣王传统,新的社会团体进入政治体制,政治发展的新模式日益形成。这反映出辛亥革命(     
A.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B.标志着民主革命的基本胜利
C.初步实现了平等的政治氛围D.成为中国政治近代化里程碑
3 . 随着辛亥革命的发展,《大公报》在报道该事件时对袁世凯的态度也由扬转抑,其报道主要受其主笔英敛之的政治立场的影响。而《泰晤士报》在报道革命之初采取中立的态度,到南北议和时期,转为倾向袁世凯的立场,很大原因是其记者莫理循与袁世凯私交甚密,在英国政府面前充当了袁世凯的门客。这说明(     
A.历史事件走向取决于媒体报道B.媒体宣传导向影响事件真实性
C.个人立场影响历史事件的评价D.舆论宣传影响民众对事件认知
4 . 如表为近代中国政府收回部分租界的时间和相关事件。据此可知(     
收回时间收回租界强祖国相关事件
1917年8月天津、汉口德国、奥地利中国对德奥宣战
1924年8月天津、汉口苏联苏联成立
1927年2月汉口、九江英国北伐战争
1929年11月镇江英国北伐战争
A.清政府善于利用国际形势维护主权
B.国民革命驱逐了外国侵华势力
C.中国政府和人民主权意识不断提高
D.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2022-07-12更新 | 669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对近代中国某一事件作出如此评价:它迈出了中国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有学者认为:它破除旧权威是胜利的,成功的,但建立的新权威未获成功,造成政治稳定性的丧失,致使中国的现代化一再被延误,该学者评价的这一事件(       
A.是近代中国制度变革的最早尝试B.助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D.为中国的近代化扫除了重大障碍
6 . 有学者指出,当《清帝逊位诏书》被迫确认“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时,起草者和批准者以及被代表的“全国人民”一样,都不太了解什么是共和。这反映了
A.国人相信共和体制优于帝制B.革命派宣传的民主已经深入人心
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广泛传播D.暴力革命推动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2022-01-0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辛亥革命把法律、军事、行政和科学等具有特殊功能的领域从传统政治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单一的、专门化的机构;同时催生了新的政权组织机构和程序,中央政治体制基本按照三权分立原则运行。这表明辛亥革命
A.推动了政治结构的近代化B.有效防止了封建帝制的复辟
C.开启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