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这场革命
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D.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2 . 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___的统治,建立了________,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019-08-20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贵州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试卷历史试题
3 . 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

——孙中山


(1)材料一中的思想原则,具体体现在孙中山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中?该文献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具备何种性质?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材料二为什么说“民国”建立是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2020-02-0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普通高中2013年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5 . 地方史志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材料,读枣庄地区相关史志,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古之时,诸侯世国,大夫世家,其传系往往累世不绝……自羲轩以讫夏商,是为用士之天下,故禄秩皆延于世,而封建之制行。至周以稼穑开基,而农事始兴焉。降及嬴秦,开阡陌、务耕战,是为用农之天下。汉氏承之,故选举征辟皆起于乡,而封建之制废。”

——王宝田主修《峄县志》


(1)材料一中“封建之制”指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作用。

材料二尤民(18851916),字超凡,原名保诚,山东峄县台儿庄人。

1905年经丁惟汾介绍加入同盟会,积极联络同志,开展革命活动。

1911年,尤民在台儿庄设立了同盟会的革命机关部,并亲自到驻清江清军第十三协策应兵变,建立了一支5000人的革命队伍,后改编为改称陆军第39混成旅。

1912年,尤民至南京,与黄兴会谈。

1913年,孙中山发起第一次讨袁战争。尤民决定在东昌策动独立,举兵响应。

19165月,尤民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统筹直、鲁、晋三省军事。

19168月,尤民遭反动军阀张勋逮捕,英勇就义,年仅31岁。

——《台儿庄清真寺尤民烈士简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时期(1894年—1912年)革命党人的主要活动(至少2个),并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1938316日,日军矶谷师团向滕县城发起猛攻,川军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率部奋力抗击,激战3日,最后全师殉城,至为壮烈。18日,日军占领滕县城。同日,日军占领枣庄、韩庄。20日,日军占领峄县城。24日,日军开始攻击□□□,守备□□□的步兵三十一师在师长池峰城的率领下,以不可屈服的精神与日军拼刺肉搏,激烈巷战,死守阵地,15天内击退敌人八次进攻,双方伤亡惨重,尸遍街巷。日军第十联队的《战斗详报》称:“虽为敌人,睹其惨烈之状亦将为之感叹。”45日至15日中国军队全面反攻,给日军以重创。整个战役从314日开始至415日结束,历时33天,以日军溃败告终。中国投入兵力40万人,阻击日军七、八万人,消灭日军1万多人,中国军队伤亡2万余人,这次战役震惊国内外。

——《枣庄市志·大事记19001949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战役?这次战役中国方面的指挥官是谁?这次战役在抗战史中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四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建国之初,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召集之前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多由临时推举或各民主党派自行选派产生。

1950年,414日,峄县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951年,516日,峄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1954年,77日,峄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取代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

——《枣庄市志·大事记19501985


(4)依据材料四,试分析在参会代表的产生方式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更能体现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成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895—1900年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D.1928—1937年
2020-02-06更新 | 7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2届广东省揭阳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文综历史卷
18-19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各项对辛亥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由无产阶级领导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主张实行邦联制D.完全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 . 列宁曾在《真理报》上说:“四万万落后的亚洲人得到自由了,对于政治生活已经有觉悟了。此事对于文明的欧洲是不发生关系的,甚至法国至今还未正式承认中华民国。欧洲这种冷淡的态度,用甚么可以去解释呢!原来在西方各处都受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之统治,这资产阶级四分之三已经腐朽。”据此可知,列宁
A.肯定了辛亥革命
B.批判了帝国主义
C.宣扬了俄国二月革命
D.赞颂了法国大革命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 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 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 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 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 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1947 年 12 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 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 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所说的“转折点”的史实;说明“辛亥革命的 事业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含义。
2019-12-2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随州二中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结业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导致“皇帝倒了,辫子割了”的历史事件是
A.清末新政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2020-08-1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