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正确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2019-11-11更新 | 306次组卷 | 5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17年12月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然而在83 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但在短短12天后,复辟闹剧就草草收场。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
A.辛亥革命播下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袁世凯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
C.太平天国倡导的平均主义理想深得人心D.孙中山才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领袖
4 . 下图是《真理画报》在1912年发表的漫画,该漫画

①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畅想
②宣传了辛亥革命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
③说明了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④反映了民国创建后社会面临危险局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说:“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由此可知,毛泽东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结束封建帝制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实现民族独立
D.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前进而准备着。”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B.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
C.激发了民族平等意识D.促进了社会移风易俗
2021-09-01更新 | 134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中6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A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材料三   1949年《组织法草案》,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种由中共领导的、以四个阶级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遵循的一项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个制度规定了各级政府拥有的普选的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将选举他们自己的代表官员,呈报上级机关批准。这个过程中的“选举”是民主的,而对上级机关服从是表明了“集中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所说的“转折点的”的史实;说明“辛亥革命的事业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与民主政治不懈奋斗的历程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2017-09-06更新 | 358次组卷 | 3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二)
18-19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目睹了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形象地说明了某一历史事件的两大功绩:一是革了皇帝的命,一是革了辫子的命。该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2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该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A.国民革命已提上日程
B.民主平等观念尚未广泛普及
C.辛亥革命已经彻底失败
D.中华民国仍实行传统的司法制度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