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辛亥革命带来的中国政治新发展,集中体现在政治权威的合理化、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和政治参与的扩大化等方面。此后,法理型政治权威取代君主型的政治权威,“宪政之治”逐渐取代儒家圣王传统,新的社会团体进入政治体制,政治发展的新模式日益形成。这反映出辛亥革命(     
A.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B.标志着民主革命的基本胜利
C.初步实现了平等的政治氛围D.成为中国政治近代化里程碑
2 . 随着辛亥革命的发展,《大公报》在报道该事件时对袁世凯的态度也由扬转抑,其报道主要受其主笔英敛之的政治立场的影响。而《泰晤士报》在报道革命之初采取中立的态度,到南北议和时期,转为倾向袁世凯的立场,很大原因是其记者莫理循与袁世凯私交甚密,在英国政府面前充当了袁世凯的门客。这说明(     
A.历史事件走向取决于媒体报道B.媒体宣传导向影响事件真实性
C.个人立场影响历史事件的评价D.舆论宣传影响民众对事件认知
3 . 如表为近代中国政府收回部分租界的时间和相关事件。据此可知(     
收回时间收回租界强祖国相关事件
1917年8月天津、汉口德国、奥地利中国对德奥宣战
1924年8月天津、汉口苏联苏联成立
1927年2月汉口、九江英国北伐战争
1929年11月镇江英国北伐战争
A.清政府善于利用国际形势维护主权
B.国民革命驱逐了外国侵华势力
C.中国政府和人民主权意识不断提高
D.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2022-07-12更新 | 669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辛亥革命是民族危机引发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反抗运动。中国各民族在推翻清王朝和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充分感受到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紧密关系,这种认知不断转化为炽烈的爱国热情,共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这强调了辛亥革命
A.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B.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D.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期望袁世凯反清,并表示让袁世凯做总统,以期尽快完成全国统一,达到“以和平改革命之功”的目的。黄兴也认为袁世凯是拿破仑、华盛顿,认为“今南北一家,总统得人,民国从此万年”。这表明当时
A.部分革命派未意识到革命的艰巨性B.清王朝统治基础遭到削弱
C.革命主要任务是结束军阀分裂割据D.袁世凯担任总统顺应民心
2022-01-19更新 | 36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六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近代西方的代议制与中华民国的政治有许多不同,前者固然有民选的议员濫用权力的现象存在,但并没有像后者那样都变成了贪赃枉法的“猪仔”议员。与其说,近代中国政治的混乱是代议制所致,莫如说,是中国从未真正形成代议民主制度的缘故。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A.中国没有实行直接民权B.代议制民主的社会基础发展不充分
C.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D.西方列强采取了“以华治华”的策略
2021-12-17更新 | 40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六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民国.参与政治的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子参政团相继出现。这表明辛亥革命
A.实现了男女政治上的平等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各阶层思想的趋同D.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8 . 有研究认为,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正面回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认为原朝气数已尽,将革命视作“反清复明”和改朝换代的手段;有的人则是将对清廷现代化改革的不满化为对革命的同情。该研究表明
A.清末新政目的与结果背道而驰B.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任重道远
C.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符合民意D.民众对辛亥革命的作用认识有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辛亥革命把法律、军事、行政和科学等具有特殊功能的领域从传统政治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单一的、专门化的机构;同时催生了新的政权组织机构和程序,中央政治体制基本按照三权分立原则运行。这表明辛亥革命
A.推动了政治结构的近代化B.有效防止了封建帝制的复辟
C.开启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民国初年,建立党社发表政治要求与见解的做法大受欢迎。据统计“仅上海、苏州、南京、广州、武汉、天津、北京七地,从1911年10月至1913年4月的一年半时间里,先后成立的党社共计386个,其中政党与具有明显政治色彩的社团271个。”材料表明辛亥革命
A.彻底改变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
B.开创了近代政党政治的先河
C.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