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抗击外来侵略、实现救亡图存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829日)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417日)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两个条约分别与哪些战争有关?《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列强的侵略发生了什么变化?19世纪中期另外一件与南京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发发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年~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材料三: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唐文权、桑兵;《戴季陶集》


(3)请分别指出教材(课本)和材料三各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影响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质。
2 .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变中国由臣民国家为公民国家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C.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D.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
3 . 英国女作家罗安逸在其游记《中国:机遇和变革》中写道:“他们(浙江省兰溪村乡民)头上仍然还留着辫子……对政治他们丝毫不感兴趣,虽然也曾听说大清国已经变成民国,可这似乎对他们的生活没什么影响。”这一记述折射出当时
A.广大农村思想开放与保守并行B.广大民众抵触激进的社会变革
C.政治革命对底层社会冲击有限D.民国政府缺乏切实的惠民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得以实现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21-08-26更新 | 494次组卷 | 3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竞赛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是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隆裕太后代行颁布的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的退位诏书。这份诏书
A.属于一手史料,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结束
B.标志着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
C.促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D.意味着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2021-05-26更新 | 323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该观点的理由,最恰当的是
A.发动武昌起义B.清皇帝下诏退位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D.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D.扩大了民众的民主法制权利
2021-01-06更新 | 508次组卷 | 167卷引用:2014-2015学年吉林公主岭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学科竞赛历史试卷
8 . 武昌起义后,革命派讨论共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孙中山认为应采用总统制,而宋教仁则希望采用内阁制.结果宋教仁的提议被南京17省代表会议否决。这反映出
A.革命派对政体模式的探索B.革命派内部的权力争夺激烈
C.民主宪政的目标初步确立D.革命派对帝制复辟缺乏警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电影《我这一辈子》上映于1950年,讲述了一位老警察对自己一生的回忆,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的重大历史现象。电影梗概如下:

清朝末年,二十多岁的“我”失了业,经邻居巡警赵大爷介绍,当上了巡警。那时,世道昏暗,民如草芥。1911年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我”被派差,当了秦大人家的门警。巴望有个好世道,不想秦大人是个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我”的希望成了泡影。1919年,北京爆发爱国学生运动,秦大人倒了台,“我”又成为巡警,还和学生运动领袖申远交上朋友。总想着世道会变样,谁知秦大人再度出山,官当得比从前更威风,“我”却被降为三等警察,妻子病死,留下女儿大妞和儿子海福,穷得难以为生。这时到处出现共产党,秦大人要抓共产党人申远,“我”却把他放跑了。不久,青天白日旗代替了五色旗。“我”的女儿大妞出嫁了,儿子海福继承父业,当了国民政府的警察,还和申远往来密切。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北平等地相继沦陷。日军抓走了“我”儿子的未婚妻小玉。海福经申远介绍,参加了八路军。不久,申远被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回来接管北平。“我”因儿子之故,被关进监狱,在牢里又与申远相逢,在他的教育启发下,“我”对自己过去糊里糊涂的一生有了新认识。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电影情节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应准确、全面)
10 .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
2019-08-10更新 | 1832次组卷 | 6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联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