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生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21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它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社会的纲领,吸引了许多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把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它自19221月至19232月领导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罢工高潮。1923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统一战线。由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出现了革命的高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19499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共产党开创民主革命新局面的探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所说“写在人类历史上的工作”的伟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历史认识。
2 . 1934年9月,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的脊梁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鲁迅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1-26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清末民初廿年

材料一 :1901年——1911年的清王朝

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颁布“预约变法”上谕;

4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具体负责变法事宜;

1901年至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发谕旨,推出一系列“新政”举措,涉及教育、官制、刑律等各个方面,但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

1904年起,一些官员纷纷奏请立宪;

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后采纳五大臣意见,实行“预备立宪”;

1906年9月,清廷宣布“预备仿行立宪”;

1907年,各省发起请愿要求缩短“预备立宪”期限,速开国会;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同时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限,九年后正式召开国会;

1909年,各省先后成立咨议局;

1910年资政院在北京成立;清政府将预备立宪期限从九年改为五年,定于1911年先成立内阁;

1911年5月,“皇族内阁”出笼

材料二   民国初十年的社会与政局

1912年,孙中山饬令各省劝禁缠足;稍后,规定新学校男女同校;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3年3月,“刺宋案”发生,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但很快失败;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

1916年,护国运动;袁世凯死去,军阀割据;

1915年始,新文化运动;

1919年5月,五四运动;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


问题: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特征。
(2)归纳材料二反映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辛亥革命原因与影响的看法。
2020-04-2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个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共三大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

材料三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即国民党“一大”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翻,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摘自孙中山《国民党宣言的旨趣》


(1)材料一中“奋斗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什么纲领?有何重大意义?
(2)从材料二来看,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怎样的组织形式与国民党合作?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看法?
2018-12-1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2018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1)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这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这次会议召开
有何历史意义?
(2)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指导中国革命夺取胜利的理论武器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3)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可:次会议上确定的?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什么?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认识.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原件系俄文,题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成中文)对党的纲领有如下的说明:(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二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暴风骤雨,中国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一天,北京沸腾了,中国沸腾了。那一刻,举国欢庆,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来庆祝这个伟大日子。

——摘编自历史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理论来源,并写出其诞生的标志。

(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3)请将材料三的空白补充完整,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2018-06-22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省级联考】海南省2018年普通高中基础会考历史试题
7 .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中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被称为“红船精神”。 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惧风吹雨打、穿越惊涛骇浪、甘洒热血为人民的不竭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一大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指出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2)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遭受哪两次重大挫折?分别是通过什么会议走出困境?
(3)新中国建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哪些重大成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基层民主建设方面有什么新进展?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红船精神”的理解。
2018-02-0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参观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历史学习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展出了一件被称为“中华第一灯”的文物——长信宫灯。该灯出土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考古学家在宫灯灯身上辨识出“阳信家”和“长信宫”等铭文,说明长信宫灯几易其主。最初,其主人是阳信侯刘揭,后因其子刘中意参与“七国之乱”,封地与家财收为国有。随后该灯转移到窦太后的长信宫中。后来窦太后氏将此物赐于本族裔亲窦绾。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长信宫灯几易其主的故事与汉初哪项政治制度有关?谈谈汉武帝对此制度进行的调整及调整的作用。

(2)以上图片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的会址。结合相关史实,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撰写解说词。(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简练。 )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历程。

2017-12-2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会考模拟试题(1)

9 .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期每一次党代会的召开,都是党总结经验、提出新的治党、治国方略的重要时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幢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历史在这里交汇。当时的中国,风雨如磐,列强蹂躏。然而,却有这样的一批年轻人承担起了国家的兴亡之责。在上海、北京、湖南等地,他们以“老西”相称(英语里共产党的简称CP)。在他们的书信中,出现了“00000——这不是密码,而代表“共产主义者”。重读这一段历史,《共产党宣言》那振聋发聩的开篇之句响彻耳边——“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已经在这里徘徊。

——摘编自罗平汉《党史细节》

材料二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对八大作了历史的全面的评价,他说:“一九五六年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摘编自罗平汉《党史细节》

材料三江泽民在一次讲话中关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的观点,强调“建立新经济体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是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加重视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

——摘编自新华网通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主义幽灵”在二十世纪初上海徘徊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指出中共八大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结合八大会议内容证明邓小平同志结论的准确性。

(3)针对材料三的观点,十四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十五大又是如何深化完善这一目标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地位的认识。

2018-01-29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7-2018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期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