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历史前进的方向,有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破解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党的领导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1923年2月4日爆发的京汉铁路三万名工人大罢工,使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达到顶点。2月7日,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军阀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这个时期党领导的工人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带着这些经验教训,进入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时期。

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指明,中国“当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把督军推倒”,建立一个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对于党制定当时的革命纲领给予了直接的帮助。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性质,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危机,都成为之后党做出正确决策并迎来大发展、大进步的契机。

——摘编自姬轩亦《国祚密码》


(1)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一大确定的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二大提出“最低纲领”的背景,并指出其提出的意义。
(2)结合中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历史,简要说明党面对“危机”是怎样“做出正确决策并迎来大发展、大进步”的,并指出其体现出的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2 .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艰难,但从未止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总统制定官制官规,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任免文武职员、国务员及外交大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告大赦、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毛泽东曾经明确地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从辛亥革命的爆发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间相隔只有十年。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老一代革命家们,几乎没有例外地参加过辛亥革命或受到过这次革命的深刻影响。这些老一代共产党人和许多后来同共产党合作的民主人士是从辛亥革命出发再继续向前迈进的。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时间会议涉及内容
1954年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确立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
1956年中共八大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监督”,健全国家法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198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强调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选编自《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临时约法》中立法权是如何限制行政权的?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临时约法》的进步性。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辛亥革命的爆发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期间相关历史,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条件。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3 . 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2019-01-13更新 | 1023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0年湖南嘉禾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学情摸底考试历史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人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家庭、家族以及邦国共同体的认同、维护和热爱,并自觉承担共同体的责任。它的核心是家与国相贯通,强调爱家向爱国的纵向提升。本质上是一种情感认同、价值观认同、文化认同以及民族认同。在传统的家国同构格局下,家庭、家族与邦国的组织结构一致,个人、家庭、家族、邦国、天下形成一个等级序列,每个个体与层级具有固定的角色和功能。君主由治家而及于治国,用治理家族的方式来管理国家,逐渐成为朝廷和国的代表,忠君即爱国就是这种文化的产物。在构成国的千千万万个民众之家,以父为最高管理者,孝为最核心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在家族管理方式上效法帝王之家,在社会生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

——摘编自张倩《从家国情怀解读国家认同的中国特色》

古希腊的家庭是城邦生活的最小共同体单位,家庭的代表是父亲,即使是儿子的债务也要算到父亲身上,若是有一个出色的儿子则显示了父亲的幸福。在家庭内部,父亲是家庭的创立者,给家庭带来荣誉和处罚,维护它的正义和正确,对家庭成员有绝对的控制力:可以发表命令支配他人。儿子作为城邦的延续者,一方面要顺承前者,另一方面则总悖逆父亲,逐渐从父亲手里接过家庭的掌控权,之后还要孝敬赡养父亲。由于希腊城邦的高度发达,它在方方面面相对其他政体具有优越感,并继续巩固维持自己。这个过程需要所有公民同心协力,为此需要使每个家庭能够和睦相处,并将城邦的意志贯彻到家庭的意志中去,父亲就负责执行这一职责,即教育后代,防止有人引诱他们学坏。而家庭的存在就在于提供一个较小的、亲近的环境给城邦的青年以成长空间,最终让他们为城邦服务。

——摘编自《古希腊和基督教家庭观比较》

材料二《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人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国家观念与古希腊家庭城邦观念的不同,并分析其对各自文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分析推动中国古代家国意识向近代民族主义演进的因素。

5 .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历程是复杂的又是联系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镇江港进口量最大的是鸦片,成为当时“五大行”之首,这造成了白银的大量外流。为了弥补进出口贸易逆差,镇江大量的土特产转化为出口商品。至1872年,土货出口量猛增了好几倍,总价达3147006两白银之巨,与1866年相比增加了近10倍,1894年曾突破400万两大关。而同时期,帝国主义为了取得和保持他们在贸易上的优势,不择手段地向我国倾销商品。1870年以后,经镇江港输入的洋货总值已达7613939两,至1894年洋货净进口总值已突破1000万两大关。

——摘编自马洪霞《晚清镇江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传统工商业的演变》

材料二在企业管理制度方面,华商纱厂纷纷放弃先前的工头制和包工制,采取了许多合理化的措施。在1912年以前,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上海纱厂平均每万纱锭需用工人约650名,每百台织机需用工人约280名,内地纱厂则更超过这个数字。而1912年日本在其本国的纱厂每万纱锭平均需用工人仅448人。经过管理制度的改良,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上海纱厂平均每万纱锭需用工人减至600名,每百台织机需用工人减至236名。这一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趋势以后一直延续。

——杜恂诚《对北洋政府时期工商业发展的误解(下)》

材料三据1919年《新青年》的调查,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18万,加上交通运输码头工人12万、手工业工人20万,共计50万。当时,上海城市中人口才200万,工人占了四分之一。

——邢建榕《近代上海不仅是商业性消费城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镇江进出口贸易在1894年前后变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概括民国时期上海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分析这种表现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具体影响。

2018-04-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高考历史原创押题预测卷01(江苏卷)-历史
6 . (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三大时,党员432人。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

——王健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料汇编》

材料二:1927年初,中共中央通过决议声称:我们过去有一个根本错误,就是在国民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划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以为今天只能做国民革命,仿佛多做了一点便违反了革命铁律。现在知道,革命就必须超越这个限制,不仅要努力争取无产阶级的实际领导权,而且要“做到工人农民及其他被压迫阶级的民主独裁制,集中铁路、航业、矿山、大工业于国家机关支配之下,以行向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体会议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的解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1到1924年中共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共决议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

7 .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

嘉兴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历史悠久,位置优越,是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的重要城市。

(1)读嘉兴城市发展示意图,描述嘉兴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并说明导致其变化的交通运输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端,也是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革命性质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的重要标志。1922年6月,中共组建有严密领导的工人组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表明自己是工人阶级的政治代表。从1922年初至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一个高潮时期。通过组织和领导罢工,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工人中开始建立自己的队伍和影响,而且锻炼了自己从事实际斗争的能力,并因此开创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激荡了无数国人精神与生活的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时代。诚如毛泽东所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3)结合“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弘扬“红船精神”, 不忘立党初心的时代意义。

8 .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功绩。其中与“日出东方”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
C.遵义会议召开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9 . 材料一:2011年,为迎接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央视一套隆重播出了电视剧《中国192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

(1)材料中“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在“南湖红船”上召开了什么重要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八一枪声”是在哪个地方打响的?

(2)“长征壮歌”中被称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哪一会议?

(3)“抗日烽火”中,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中华民族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试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建国大业”发生于哪一年?

材料二:下面的材料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时间范围:1919-1980)

(5)请你沿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将材料中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

10 . 下列是对共产党民主革命奋斗历程进行概括性的一组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B.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日出东方
C.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进京赶考
D.日出东方---灯塔指引—力挽狂澜—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