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杯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材料四   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是如何促进民族主义发展的?
(4)据材料四,谈谈新时代下我国民族主义的新发展。
2021-10-28更新 | 25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23年,孙中山曾说:“我们的革命运动……人数极少……现在中共组织工农运动,群众一起来,动辄成千逾万;开滦罢工、‘二七’罢工规模浩大,震惊中外,其势尤不可侮!”为此,孙中山
A.积极肯定中共的群众工作B.热心于组织领导工农运动
C.走上了与中共合作的道路D.开始进行伟大的北伐战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1-09-11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我们希望社会上的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力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上述中共“三大”宣言内容反映中共
①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政党   ②希望国民党进行改组
③主张与中国国民党实现合并   ④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6-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大革命失败后,人们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感到困惑。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中国社会史大论战,论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中国社会发展史问题和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这场论战
A.促使知识界在理论上达成共识B.使中共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021-03-27更新 | 559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3年,中共领导人之一的邓中夏指出:在中国受军阀与帝国主义两种惨酷压迫下,(中国共产党)一面仍集中精力继续为劳动(工人)运动筑下一个坚固不拔的深厚基础,一面却不能不分出精力从事农民运动、学生运动,甚至于商人运动,为革命战线上添加几个有力的援军。这表明邓中夏
A.对近代中国国情认识较为客观B.要求进一步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C.认识到苏俄革命道路存在缺陷D.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
7 . 如表是不同时期《大公报》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评论。这种评论的变化反映了
1926年及国际共产党之入党,与夫亲俄色彩之浓……此皆在吾人所反对者。
1937年中国今天,是整个团结了,共产党这样捐弃成见,共同奋斗,是加强这团结的。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国共关系与时代主题紧密相连
C.人民希望建立联合政府D.苏俄是影响国共合作的关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3年,中国共产党一份议决案中指出:“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认识
A.标志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C.实际提出新三民主义的主张D.导致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运动的国际政治背景。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级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两党各自关注的重点并举例说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

材料三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

大事

1935年5月24日

《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5月26日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年8月20日

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