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26年7月中共中央制定的《目前农运计划》指出:在目前状况之下,农民运动发展应取集中的原则,全国除粤省外,应集中在湘、鄂、赣、豫四省发展;次则陕西、四川、广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七省亦应以相当的力量去做。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A.在农村地区力量较为薄弱B.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调整策略以适应北伐需要D.集中力量建立革命根据地
2021-06-15更新 | 1286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大革命失败后,人们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感到困惑。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中国社会史大论战,论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中国社会发展史问题和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这场论战
A.促使知识界在理论上达成共识B.使中共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021-03-27更新 | 560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暨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420人;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994人;1927年中共五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57967人。这种变化的背景是(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国民革命的发展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D.土地革命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25年东征战役期间,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们不仅积极参加战争,而且还做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群众工作,例如派吴振民等人协助海丰农会训练农民自卫军;派周恩来同志负责建立东江地区各级国民党组织等等。共产党人的这些工作
A.有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B.有利于土地革命的顺利展开
C.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D.隐含着国共合作破裂的危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由广东出师,按照既定战略计划,先进军湖南、湖北,又开辟江西、福建,后分兵东进浙皖苏三省,十个月的时间里攻占了近半个中国,歼敌数十万人,取得重大胜利。这次行动
A.推动了国共两党的首次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使中国的革命转危为安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寿终正寝、新的民国建立7年之后,爆发波及全国、影响弥久的五四运动,并非偶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民族工业接连掀起三波高潮……随着外国和本国企业的增长,在晚清以来中西文化大碰撞中,许多爱国者一直比较羡慕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富强,痴迷以自由主义、民主、科学等观念出现的西方思想,把它们视为中国仿效的榜样……正在中国对现实不满意,对未来又茫,却又苦于探索的时刻,在中国的北方,传来十月革命的炮声,给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人带来断的希冀和选择。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先进分子在现实教育下充分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在五四运动爆发两年后,在无数仁人志士的努力下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摘编自胡献忠《“五四”的百年沧桑与青年的历史担当》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意义。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两党各自关注的重点并举例说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美国漫画家埃利斯1925年7月4日创作的《中国的七月四日》,画面上是一个放鞭炮的中国农民,鞭炮上写着“革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革命中心转移
B.农民成为革命主力
C.国民革命深入发展
D.美国支持中国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26年8月,瞿秋白在《国民革命之农民问题》中指出,解决农民问题需要在实现“耕地农有”的基础上,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自己的武装,建立农民政权。瞿秋白的这一思想
A.符合大革命时期中共的主张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C.激发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意识D.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意义
9 . 1915~1918年《新青年》杂志中“革命”一词出现频率为0.78%,1923~1926年“革命”一词的频率上升到25.1%;而杂志本身也实现了由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普通学生刊物到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的演变。这些变化
A.体现了救国主流思想的嬗变B.改变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
C.顺应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D.完成了新式思想文化的普及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口号。

时期口号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实业救国;扶清灭洋;变法革新
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德先生赛先生
十世纪二十年代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向前进;打土豪、分田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全民族团结起来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