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有什么特点?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二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为北伐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材料一中中国人“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和“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一次近代化的探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两大主要成果。
(3)根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并写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典型战役各一例。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内涵。
2023-03-2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摘编自(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中国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期间发生了伟大的飞跃。在反思以往革命运动失败的基础上,他说:改组国民党,使其“掌握政权之中枢”,“盖惟有组织、有权威之党,乃为革命的民众之本据”。“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在肯定“平均地权”的同时,他还提出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口号,称国民党“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级,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有别于以往革命运动对“新军”和“会党”力量的重视,他认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按照苏联式样建立一支军队”,“有了这种理想上的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便可以大告成功”。这些思想飞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形势。

——摘编自张玉昆《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一大”期间的思想飞跃》

材料二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革命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中,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当时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广泛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毛泽东在军队中实行的诸如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党支部建在连上、设立政治委员等重要制度,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摘编自周声柱《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革命实践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思想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及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8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制定了自己较为完备的领导机构和组织系统。同盟会是一个有明确政治纲领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总章确认:“本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同盟会的成立,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孙中山说,同盟会成立后,“予之希望则为之开一纪元”,始信革命事业可及身而成。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积极着手国民党的改组工作。1924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大会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实现后,很快开创出一个以广州为中心的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

——摘编自杨风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对中国革命充满必胜信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新特点。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61927年的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国共合作所造就的革命势力,以广东为革命根据地,在全国革命形势走向高涨的情况下,在军事上采取长驱直进、各个击破的战略,首先夺取大城市,然后在北伐军所经地区发动群众,委派工作人员,建立巩固的后方政权。它曾使革命势力迅速推进到长江流域。

——一王鸿飞《北伐战争的历史借鉴》

材料二   北伐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北伐军自192679日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打垮了吴佩孚和孙传芳两大军阀主力,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唤起了人民的觉醒,使民主革命思想空前广泛地传播开来。探析北伐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国共两党在革命基本问题上认识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组织和行动上的真正合作。

——一

——摘编自李晓红《北伐战争胜利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伐战争取得迅速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胜利的主要意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革命行动扫荡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之政治的经济的统治权力,没收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之经济的侵略机关,归诸国有……必须这样,才算完成了民族革命。必须这样,我们才能脱离外国之政治的经济的统治与侵略。

——摘自陈独秀《赤的运动与中国外交》1927年2月7日

材料二   “今日出兵,惟在讨吴。”

——《蒋介石出师宣言》1926912

材料三   “妨害吾国之国民革命者,皆与四万万人民共弃之。”“革命之成功,即友邦之利益”,若“扶持正义赞助我国民军者”,则“爱之敬之”。

——《蒋介石对外宣言》192691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在革命目标上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8 . 近代中国史上,不同时期出现过不同的标语口号,既是见证中国革命历史风云的“活化石”,也是承载着中国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生动教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比较以上不同时期的标语口号,从中提取有关反映中国革命抗争对象、方针政策、斗争方式等等的相关变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在国民党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次大会上,国民党宣布改组。所谓改组,主要是对外联俄容共,对内进行党务革新。以此为契机,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发动和主导了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这是中国继辛亥革命之后的又一场大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国民党由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也充分崭露头角。由一个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小团体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两党的宣传组织下,上千万工农群众被卷入到这场革命中。这在中国历史上亦是前所未有的。

——摘编自王奇生著《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4--1927年国共合作局面出现的背景,并概括这次合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24--1927年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1924年国民党改组时提出的重要主张。依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的根本任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