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B.辛亥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2022-01-20更新 | 236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抚州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27年毛泽东曾指出,国民大革命后期中共就“像新姑娘上花轿一样勉强挪到此空房子去了,但始终无当此房子主人的决心。”毛泽东意在
A.呼吁应积极对待国共合作B.强调开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C.揭露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批评中共拱手放弃革命领导权
3 . 下图为1927年5月前后中国革命形势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A.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建立北京政权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与国民党内部的分裂
C.“宁汉合流”形式上实现了国家统一D.国民党在南京发动了“四一二政变”
4 .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B.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2020-03-27更新 | 264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漫画评论家黄茅曾说:“热情的青年漫画家投身到革命军的队伍,随军由粤出发直入湘鄂诸省,参加实际的战斗生活,直接发挥绘画配合作战的效能。他们印刷大量印刷品和画报,《国耻画报》《反帝画报》等都是当时的产物。”材料中的现象最有可能表明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8年11月中共中央发表的《告全体同志书》中写道:“对资产阶级认识的错误,以为现在资产阶级革命的阶段上,资产阶级还有革命的作用,还需要一个革命的高潮……这种倾向,在客观上,完全是帮助资产阶级,完全不了解‘争取群众’的意义。”材料信息表明中国共产党
A.已经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认为资产阶级已经成为反革命的力量
C.仍然坚持城市斗争为中心
D.认识到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7 . 一百年前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0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不少市民闻讯而来,或围观或加入。各地学生也都纷纷响应北京学生的行动,各地商、工各界多有参加声援者。这表明,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摘编自汪朝光著《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

材料二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三   1937年7月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在历次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时间最长,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打趴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一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分析五四运动多有“声援者”表现出的显著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革命”的政治基础,并概括其主要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方面说明抗日战争胜利是“共同奋斗”取得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可说明
A.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原因
B.国民革命兴起的原因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
D.苏联支持国民党反共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大事记(1912年部分)

时间主要内容
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月15日孙中山致电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宣告如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共和,则正式辞临时大总统职,将政权让与袁世凯。
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帝制终结。
2月13日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宣布赞成共和。
3月3日中国同盟会本部在南京召开会员大会,制定新纲领,宣布以“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为宗旨,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第一、二、四条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4月1日孙中山正式宣告辞去临时大总统职。

材料二   “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中共在民主革命进程中遭遇多次危机,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选自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概括出这次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导致了什么后果?并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2019-02-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27年,共产党人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说:工人阶级要以自己做主干,集合农民兵士及一般反帝国主义的革命分子于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可自己努力做这一革命中心的元核——领导者。这一阐述
A.开始认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B.触及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问题
C.继续追随国民党继续国民革命
D.准备改组并掌握国民党领导权
2019-01-04更新 | 516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