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5年9月,在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同时,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宣布参加国民革命。中共北方区区委书记李大钊迅速与冯建立联系,并积极建议冯部“固甘援陕,联晋图豫”在此方针影响下,国民军南下陕西,进入河南,与北伐军形成南北呼应之势。这表明
A.中国革命的中心由珠江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B.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掌握了部分军队领导权
C.五原誓师是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
D.中国共产党为北伐的胜利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18-11-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巴东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能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X1923年6月)

材料二国共两党于1935年至1936年就进行了接触,但蒋介石的反共决心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思想下继续对共产党的军队进行围剿。直到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才于1937年逐渐接受了共产党的和平主张,停止了两党十年来的长期内战,最终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材料三美国希望一个能维护美国利益,不挑衅祖国大陆但维持两岸关系适度紧张的政党在岛内执政。一般来讲,相对于有某种大陆情怀的国民党而言,民进党更符合美国的期待。进党不仅与美国有着深远的渊源,而且主张向美日靠拢并结合美日力量来抗衡大陆,这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其对华政策是相吻合的。

―《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政策转变的原因。

(2)材料二中蒋介石对中共的态度有何变化?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对中国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态度。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该宣言发表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17-07-08更新 | 512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