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6年至1927年我国南方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农民报刊,其中尤以地方农民协会主办的农运报刊最有影响力,如湖北、山东、湖南、四川等地都有关于农民运动的定期刊物。这说明
A.农民已成为国民革命的领导力量
B.农民运动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
C.国民革命重视对农民的政治宣传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迅速传播

2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的内忧与外患同时加深,在现代世界体系中的边缘化与下层社会的革命化同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与会九国签订了《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公约声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才是列强奉行的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

——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整理

材料二早在19世纪就已经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革命,长时间里没有弄清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没有正面提出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主张;中国共产党成立刚刚一年,就把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这个纲领很快传播开来……。中国革命很快展现出了崭新的局面。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国公约》的签订的影响。

(2)材料二中“这个纲领”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2年至1925年中国革命出现崭新局面的主要表现。

2017-12-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名师原创历史2018年专题卷:专题三《列强侵略、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017-08-04更新 | 4246次组卷 | 40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名师原创历史2018年专题卷:专题三《列强侵略、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 . 1931年9月25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针对学生的救国运动,提出了“七项要点”,要求“学生应努力学业不得罢课”,严令“学生一切行动应遵中央旨意,遵守中央及政府颁定法规”。这说明
A.国民政府教育政策调整依循既有的统治套路
B.国民政府注重社会人才培养以应对民族危机
C.学生的爱国救亡运动致使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D.中共的统一战线方针没有得到蒋介石的认同
2017-06-02更新 | 30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名师原创历史2018年专题卷:专题三《列强侵略、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五四运动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兴起和衰落》一文指出,五四运动后,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主要的三大社会思潮。下列体现了将这三大思潮紧密结合的是
A.中共“一大”确立的目标
B.中共确立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C.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D.“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