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胡适指出:“从我们所说的‘中国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的观点来看,那项由北京学生所发动而成为全国人民一致支持的,在1919年所发生的‘五四运动’,实是这整个文化运动中的一项历史性的政治干扰。”材料反映
A.理性思想启蒙受到政治激情的冲击
B.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的运动
C.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D.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
2 . 下图是载于1919年5月1日《上海泼克》杂志中的一幅漫画,(注:酒瓶上标明:青岛啤酒,图中英文为:“啤酒已尽,乃以空瓶归还原主。此种计划,未免侮人太甚”)。创作该漫画的作者意在

A.抨击北洋军阀卖国行径B.唤醒国人维护国家主权意识
C.倡导开展国民革命运动D.谴责列强窃取民族工业成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五四事件”以后不久,上海商业区的52条街道的商人和居民组建了52个街道联合会。不久,他们又组建了“上海马路联合会总会”的中心组织,成为了上海最有影响的社会组织之一。后来,它领导了上海居民要求民权的一些运动。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A.发展了劳工组织B.传播了社会主义
C.团结了社会力量D.扩大了民权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游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誓与列强争抗……”。该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禁烟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2021-02-10更新 | 210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到北京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罢工;商人在店铺门张贴“不除国贼,誓不开市”的揭帖;码头工人发出了“凡遇日本船只抵岸,不为起货”的誓言。以上充分说明五四动
A.起因是反对君主专制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斗争中心始终在北京D.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6 . 1919年,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中国台湾
C.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2020-05-13更新 | 340次组卷 | 3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理科)
7 . 下面为某校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制作的资料卡片。通过研读卡片,他们从中能得出的关于五四运动的正确结论是(     )

6月8日,沪海道尹沈宝昌给北京政府的急电:“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进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

6月27日,全国学联和上海各界人士以签约时间将届,纷纷集于沪西公共体育场,召开了拒签和约的万人大会……除山东、北京、上海外,其他许多地区也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拒签和约的斗争。


A.以学生为主力B.得到政府支持C.上海首先发起D.民众广泛参与
2020-05-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四中学2019-2020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8 . 时任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说:“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与此论述关联的是
A.保路运动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2020-01-17更新 | 82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理科)
9 .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
2019-08-10更新 | 1832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6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第二次质检历史试卷
10 .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中,虽然学生、市民和工人无一兵一卒,但联合起来,竟可以逼迫北洋政府让步,取得社会运动的胜利。由此可见,五四运动
A.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的本质
B.促进了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
C.明确了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D.彰显了人民群众联合的力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