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五四运动”是民国时期流行话题的分水岭。下表中流行话题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段流行话题
五四运动前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
五四运动后平民、劳工、劳动、阶级

A.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力D.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2021-12-22更新 | 276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 )
A.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2020-12-29更新 | 517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傅斯年说,五四运动原是无领袖、不用手段和不计结果的,是自下而上生发出来的社会运动,因而可以说是真的社会运动,这一点极具深刻意义。傅斯年意在强调
A.五四运动的组织较混乱
B.以社会的培养改造社会
C.借政治的力量改造社会
D.社会改造必须循序渐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2021-10-07更新 | 314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1届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5 .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包括(        
①促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发生变化   ②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④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条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五四运动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向前,可看到历经数年积蓄而成的文化、思想洪流;向后,可看到各式各样的¨救亡”和“强国”的实践。在这承前启后的时点,五四运动轰然爆发,无疑成为中国历史不可忽视的坐标,具有永恒的意义。这主要说明,五四运动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B.继承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
D.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 :“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对“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D.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2019-08-10更新 | 478次组卷 | 43卷引用: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后,日本代表牧野伸显担忧:“世人不察,以为在巴黎之中国委员,为血气所驱使,为功名所激发,致有此等行动。……余深信此种感情早已浸润于中国一般国民,酝酿已数年之久”。由上述信息可知五四运动
A.中国代表出于个人立场拒签和约
B.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
C.表明中国民族主义思潮日益觉醒
D.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2019-06-17更新 | 432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检测历史试题(一)
9 . 外国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虽然是一场民众起义,却不应被理解为民主的展现,尤其不是西方式民主;它代表的是一种深刻的民族主义和广泛的愤怒,衍生自西方对中国所做出的掠夺。”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A.是一场伟大反帝爱国运动B.爆发具有一定的突发性
C.是一场民主思想启蒙运动D.是中国历史重要转折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林毓生在《五四:多元的反思》中认为:“‘五四’个性解放思潮所向往的自由说到底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艺家所标榜的‘人格自由’,而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即‘政治自由’。”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
A.未能彻底地变革中国社会
B.标榜民主却忽略民族危机
C.激进有余而政治变革不足
D.政治主张理想化而忽略实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