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五四运动后,有不少知识分子对劳工界开展社会调查,如工人的工钱、工作时间、工作环境、衣食住行等内容,以具体的事例详实的数据呈现劳工“牛马不如”的生存状况。这些调查(     
A.使知识分子与工农运动结合B.以马克思主义理解中国社会
C.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促进工人阶级民族意识觉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五四运动前,各方势力都没有正式打出“文化运动”的旗号。此前,新派人物的惯用词是“革命“改良”,而不是“运动”:五四以后,“运动”才成为舆论界的流行语,连“文学革命”的倡导者胡适也将“文学革命”称为“新文学运动”。这一变化反映出五四运动后(       
A.新思想成为社会主流B.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增强
C.白话文运动异军突起D.群众性力量日益受到重视
3 . “在工商机构外,也有数量众多的市民也参加了罢工。此次运动的影响力深入社会底层,连乞丐、小偷……都参加罢工。后来,邮局职员、警察、消防队员都威胁,如果政府仍然对学生这种态度,他们也要停止工作,”材料表明五四运动
A.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B.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C.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D.动摇了南京政府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提及以下几个影响:一、全国学生势力的大结合;二、反军阀及反帝国主义的兴起;三、社会各个阶层的觉醒。该历史事件
A.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D.确立了国民党专制统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刚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据此判断,五四运动
A.革新了传统社会秩序B.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C.推动学术问题的探索D.导致马克思主义传播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专制)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使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活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下,许多人忧愤填膺,他们聚在一起便畅谈国家面对的危局。一旦经历过五四这次大风暴的洗礼,在他们眼前便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从来没有的思想大解放,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甲午战争后能反映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救亡图存运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的主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19年6-7月,已创立15年的《东方杂志》一反此前的保守立场,“顺应世界之潮流”,为未来的进步而工作。次年,该杂志开始刊登用白话文写的文章,介绍现代西方思想和知识。这一转变说明
A.五四爱国运动促进思想觉醒
B.白话文成为报刊的主流文体
C.民主科学激发新出版物诞生
D.新闻传媒引领社会政治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6月5日之前,五四运动的中心和主力是革命知识分子,之后,无产阶级以历史上空前的政治大罢工投入斗争,成为革命运动的中心和主力,帮助斗争迅速取得胜利。可见,五四运动
A.是北伐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B.推翻了封建军阀的腐朽统治
C.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D.走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五四运动”是民国时期流行话题的分水岭。下表中流行话题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段流行话题
五四运动前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
五四运动后平民、劳工、劳动、阶级

A.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力D.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2021-12-22更新 | 272次组卷 | 3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10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君五月四日以来,为唤醒全国国民爱国心起见,不惜牺牲神圣之学术以从事救国之运动。全国国民既动于诸君之热诚而不敢自外,急起直追,各尽其一份子之责任。

——《蔡校长复任与全国学校开课》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诸君”及“全国国民”是如何“各尽其一份子之责任”的?他们的行动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是江西红色旅游著名景点的两个艺术作品。结合相关史实,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撰写解说词。(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简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