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五四运动后,“劳工神圣”“与劳工为伍”逐渐成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发自内心的呼唤,他们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到工人群众中去。这一行动
A.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B.极大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C.使工农群众的阶级觉悟得到提升
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周恩来曾说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
A.新文化运动B.北平和平解放C.五四运动D.开国大典
2020-01-1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6-17高一上·广西柳州·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各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2020-01-01更新 | 583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宁夏区银川市二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   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于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过渡期”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怎样的准备?
(2)根据材料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史实,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果。
5 . 阅读下列材料: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三年以来”的革命战争时期,战略决战有哪三大战役?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中共党人得出了什么教训?为此首先发动了什么武装起义?有何意义?                      
(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国各阶级前仆后继,英勇斗争。请列举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斗争。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2019-11-1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了五四运动
A.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B.在政党建设方面的作用
C.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促进作用
D.为国民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9-10-1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据统计,从1919年5月到1920年12月,前后有20批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总数达到1900人次左右。各省频频举办欢送会和“出国指导讲座”,大型报刊也纷纷报道,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这表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
B.新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觉醒
C.五四运动激发青年探求真理
D.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的共识
2019-09-20更新 | 791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10高一上·广西柳州·期末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某运动传单

材料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某运动口号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从运动的口号分析这一事件的性质。
(3)这场运动标志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什么阶段?
2019-09-16更新 | 564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有机社会建设的序幕,紧随其后的应是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改造,但必须铲除中国的专制制度。真正的社会改造运动必须从改造自己做起,以对自己言行充分负责的精神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该学者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A.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使革命成为了社会变革的主流方式
C.成为新旧民主革命之间的桥梁
D.推动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
2019-07-30更新 | 210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是“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和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出现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B.工人运动的发展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