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民族意识的觉醒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道路上不可缺失的重要的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了十九世纪,与我抗衡的是几个以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强国。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我们仍旧不觉悟,不承认国家和民族的危险,因此不图改革,枉费了二十年的光阴。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和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才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因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既是肯定人的基本权利,也是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

材料三 不言而喻,1919年的伟大思想浪潮是由许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北京大学已成为现代化的高等学府,蔡元培在北大任职时,欢迎来自全世界的各种思想,这种进步风气很快推动了语言改革运动。与此同时,由于日本的侵略,爱国民众日益关心国家的命运。军阀们为了私利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1919年山东问题的纠纷,使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达到新高峰。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重大打击”及“自强运动”历史事件分别指什么?作者认为中国遭受重大打击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梁启超的思想有什么进步之处?这种进步因哪一战争的失败而引发?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实现国民拥有政治权利的途径。
(3)材料三中“伟大思想浪潮”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归纳其成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五四运动是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梁启超在五四运动后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毛泽东把五四置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中,最终建构了一套完整的带有历史决定论色彩的五四认知模式。这表明五四运动
A.为新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条件B.是中华民族觉醒和崛起的起点
C.具有思想启蒙和社会革命的双重意义D.激发了全民族追求进步的意识
2021-01-06更新 | 981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沐阳如东中学2022届高三8月调研(线上)历史试题
3 . 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 )
A.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2020-12-29更新 | 515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2020-12-26更新 | 270次组卷 | 77卷引用: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历史试题
5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指出:“西方的挑战对中国是一种刺激,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中国对西方的‘冲击一回应’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李鸿章
1823年〜1901年)
洋务运动的领袖,1865年,李鸿章收购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扩建为江南制造局和金陵机器局。接管原由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正如他自己所言“练兵以制器为先”。
梁启超
1873年〜1929年)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办《时务报》为变法做宣传。
李大钊
1889年〜1927年)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李大钊与学生一起奔走营救被捕学生,研究斗争方法,散发《北京市民宣言》。由青年学生发起的五四运动发展成全国范围的群众性革命运动,使反动军阀统治受到直接威胁,使在巴黎的中国代表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费正清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12-16更新 | 18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全面启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下列有关“第二次历史巨变”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迎来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D.各革命阶级走向联合斗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19年9月,美国驻华公使离任时指出:“这一次中国民意的大觉悟,总括看来,可以使我们断定中国将来的重要国事必须要先得国民的意见,必须要合乎国民的需要。”这说明
A.美国同情中国的民主斗争B.反帝运动获得了国际认可
C.五四运动调动了爱国意识D.国人的权利意识开始觉醒
8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诸君五月四日以来,为唤醒全国国民爱国心起见,不惜牺牲神圣之学术以从事救国之运动。全国国民既动于诸君之热诚而不敢自外,急起直追,各尽其一份子之责任。

——《蔡校长复任与全国学校开课》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的“诸君”及“全国国民”是如何“各尽其一份子之责任”的?他们的行动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图片是江西红色旅游著名景点的两个艺术作品。结合相关史实,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撰写解说词。(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简练。)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抗战胜利的认识。
2020-11-0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修远中学、洪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必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周策纵先生在《五四运动》一书中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按下面3个系统来展开阐释与评价:自由主义者的观点一场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和传统派的批判一中国的一场灾难: 共产党的解释一在列宁的号召 下开展的一场反帝反封建运动。洪晓楠、董德福等大陆学者以及日本学者沟口雄三认为,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诠释存在着3种不同的五四话语系统:唯物史观派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五四革命的强势话语系统:自由主义西化派有关五启蒙的渐进的弱势话语系统;文化保守主义派构建的反五四话语系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就“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阐释”为主题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
2020-11-02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10 .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紧密相连,共同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平民绝对没有受到这种报纸上的文化运动的益处,他们虽稍听见一些“救国!救国!”的演说,什么德摩克拉西的思潮,什么解放改造的学说,都是知识阶级的专利品罢了。……中国不识字的人这样多,识字的人,又大半数是顽固的守旧党,言论的效力,能有多少?所以现在大家的社会改造运动,都注全力于言论界,多数还是埋头于口头、纸上,肤浅,直觉的著作。……(一些启蒙者)好务虚名,急功近利,(只为)搏得一个虚名。

——郑振铎《我们今后的社会改造运动》(1919年)

材料二随着李大钊从十月革命以来就不断组织和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和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中工人乃至农民广泛参与的反抗帝国主义和军阀专制的自觉斗争,也使得曾经幻想着通过思想文化改造实现和平富强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十月革命的确是“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全球性的政治危机和革命风潮使得一部分五四学者看到了启蒙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局限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最终接过了新文化运动以来启蒙主义所承担的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

——摘编自包大为《从启蒙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历史转向与内在动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2)五四运动突破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根据材料二,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转向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五四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深远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