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五四运动后,“劳工神圣”“与劳工为伍”逐渐成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发自内心的呼唤,他们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到工人群众中去。这一行动
A.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B.极大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C.使工农群众的阶级觉悟得到提升
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通史》目录节选
第三卷       专制、启蒙与改革时代(1648-1815)
第三编       法国大革命与德意志改革
第八章   德意志与法国大革命
第九章   拿破仑对德意志的统治和德意志改革运动
第四卷       民族国家时代(1815-1918)
第一编       德意志“革命”时代
第一章   复辟、危机和1848年革命
第二章   非凡的经济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与快速经济增长
第三章   “白色”政治革命: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统一运动
第四章   革命时代的社会、思想和文化

1805年12月奥斯特里茨之战,反法联军惨遭失利,拿破仑乘胜向德国北部进军,德意志帝国面临解体。柏林大学校长费希特在学校礼堂对祖国同胞发表了连续十四次的演讲,在演讲中他慷慨陈词:“当着诸位面前发誓,或者同祖国一起自由地活着,或者随同它的灭亡也一起死去”。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19年,当巴黎和会要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民族情绪被激起。青年学生站在民族主义最前沿,以实际的爱国行动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从5月4日运动爆发到6月28日拒签《巴黎和约》,知识精英、学生、工人、市民结成了一个“无形联盟”,引导了运动的方向——“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九一八”事变引发满、蒙地区分离主义危机,这种情况继续演化,甚至在华北这一中国政治的中心区域,竟有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对此,傅斯年指出:“中华民族是整个的”。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中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到1945年,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分析推动近代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的主要因素。
(2)结合所学,简述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联系,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3-03-0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4(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河北专用)
3 . 危机公关是公共关系活动中日益引起重视的生存策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 通过翻捡当时《申报》《国民日报》等大量珍贵史料,笔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由精英领袖发起的,爱国学群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发组织的,采取以“非暴力”为主要手段的爱国学群运动。在这场“活剧”中有关各方争先恐后之“镜像”跃然于纸上。

——据《近代国家危机中的政府、社会与外交》

材料二   1929年,经济危机到来,各国匆忙应对:

美国

英国

法国

1930年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特特一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平均税率达53%.…罗斯福新政时放弃金本位制度,实行美元贬值。

1931年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

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三   当今世界,“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并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此起彼伏。……新时代的“哈姆雷特之问”,正悄然把引领世界的希望寄托中国。……

中国给世界提供的真诚良方是:打造开放共赢合作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独立自主搞好“自转”,又合作共享做好“公转”。

——据《让中国梦与世界梦在共同命运中交相辉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中,国人应对外交危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三国应对危机做法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5年5月,胡适在一篇纪念五四运动的文章中凄然感叹,“这年头是‘五四运动’最不时髦的年头”,因为“‘五四运动’的意义是思想解放,思想解放使得个人解放,个人解放产出的政治哲学是所谓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这反映出
A.团结抗日已成为当时民众的共识
B.胡适主张五四精神要与时俱进
C.国民党文化专制引发知识界不满
D.个人主义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某学者指出:五四运动在思想上“还没有能够科学地分析批判以前历次革命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还没有能够从批判旧世界中找出新世界”,但在“实际行动上,已经对中国近代革命历史做了惩前毖后与承先启后的表示”。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
A.对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B.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起点
C.划时代的人民群众救国运动
D.近代空前的人民思想觉醒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有机社会建设的序幕,紧随其后的应是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改造,但必须铲除中国的专制制度。真正的社会改造运动必须从改造自己做起,以对自己言行充分负责的精神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该学者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A.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使革命成为了社会变革的主流方式
C.成为新旧民主革命之间的桥梁
D.推动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
2019-07-30更新 | 210次组卷 | 17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B.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传播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2019-01-30更新 | 78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届河北省张家口市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②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③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④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9-08-10更新 | 157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1年5月4日,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引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称:“学校不仅是为造毕业生而设的,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由此可见,胡适
A.认为中国革命道路开始发生改变
B.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C.肯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
D.希望利用传统文化建构民主制度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对五四运动,中国学术界有种种不同看法。我认为不能把五四运动和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分割开,要统一来看,因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是分不开的。有人把新文化运动看成一场反传统的思想启蒙运动,而把五四运动看成是一场救亡的爱国运动,提出救亡压倒启蒙或者启蒙压倒救亡,我觉得这都是不对的,不应该把启蒙与救亡看成是相互矛盾的。

——摘编自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政治救亡与思想启蒙的关系”论证说明材料中的观点。
2018-02-06更新 | 23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辛集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十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