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据1927年11月统计,中共党员的数量由中共五大召开时的近5.8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工会和农民协会到处被查禁、解散,中国革命进入低潮。其背景不包括
A.日军发动侵华战争B.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C.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D.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27年7月20日,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提出“减轻百分之二十五地租”“不缴一切苛捐杂税”等主张,认为“农会政权的斗争和土地革命必需革命的武装才能保障其胜利”。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A.积极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B.初步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C.竭力加强根据地政权建设D.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3 . 1927年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陈独秀主张农民协会的会员和自卫武装可应征加入国民革命军队伍,毛泽东提出农民武装可以“上山”或加入与同党有联系的军队中去,以保存革命的力量。这些主张(     
A.体现了对国民革命的反思B.反思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C.推动了大革命新高潮到来D.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先锋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20年代,一场以“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口号的革命席卷中国,对这场革命的结果认识正确的是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根基B.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
C.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D.实现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变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席卷全国。这说明
A.工农运动推动大革命发展B.政党联合产生了巨大力量
C.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成果D.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成功
2020-10-28更新 | 337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近代史》目录中的一个章节……


——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第四版,1993年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续写下一章节的目录,并说明理由。(要求:逻辑清晰,史实正确,理由充分,最少列出两节子目。)
7 . 列宁的民族理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理论不仅在指导中国反帝斗争中发挥作用,而且还影响我国民族政策的制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的民族主义观可以以十月革命为界分为两部分。十月革命以前,列宁认为民族主义始终是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民族主义,就是资产阶级处理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原则和政策,即煽动、驱使人民排斥、歧视以致压迫、掠夺其它民族, 借以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谋取资产阶级的利益。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明确反对这种民族主义,他不再笼统的认为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政策和借以维护 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而是将民族主义分开来。首先,列宁指出:“必须把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把大民族的民族主义和小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其次,应当注意鉴别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良莠成分。并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其中的积极成分。……“每个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都有反对压迫的一般民族主义的内容。

材料二 孙中山早年的民族思想中有着浓重的“反满”气息,这从他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时提出的“驱除跶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一口号的提出也标志着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形成。然而到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时,孙中山就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由旧的民族主义”发展为“新民族主义”,不是简单的“反满”,而是“反帝”。孙中山还认为世界各民族不仅平等,而且要互相帮助。促使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向前发展的因素,除了他自身深化了对封建专制政权和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列宁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论列宁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月革命后列宁民族主义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列宁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考察中国百年的现代化运动时,有一个概念需要注意,即现代化的政治选择。它指的是一个特定政治体制所采取的具体现代化战略路径选择。这种现代化战略选择,是在政治主体的主观意识形态与它所凭依的各种资源相结合的条件下才得以形成,因此,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一个民族的历史上,由于存在着不同的外部压力、由于政治精英有着各不相同的主观价值观以及各自所凭依的政治手段与政治资源,因此,可能会在各个时期出现不同的政治选择。....这样,一个民族的近现代历史,就会形成以不同的政治选择为标志的此起彼伏的现代化历史。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政治选择为基础来透视中国百年以来的历史,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研究历史的路径。“政治选择” 路径可以使我们从一种全新的角度,运用新的解释框架,来重新认识中国百年的历史演变。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围绕“中国现代化的政治选择”这一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 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0-05-20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杨度1906年创办鼓吹君主立宪的《中国新报》,1915年组设筹安会,公开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1922年加入国民党,为民主革命奔走甚力。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秘密党员身份坚持党的工作,直到离世。杨度的转变
A.反映了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势力的兴衰B.是时代要求和不断自我否定的结果
C.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环境的错综复杂D.成为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写照
10 . 1928年周恩来曾指出:“……为了联合战线,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这种认识产生的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指导
C.中央坚持“城市中心论”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