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完成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

(3)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2 . 20世纪20年代,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反现代化因素的存在,抑制了现代化因素的增长,使国民革命成为必要,而这一革命,将中国现代化运动推向新的高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洋军阀的统治致使中国初步政治现代化严重异化。在短短的12年中,北洋中央政府频繁地更换8位元首、24届内阁和5届国会或参政会。同时,各地军阀拥兵自重,盘踞一方,在军阀政治的导演下,中国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军阀混战的闹剧。其中,1920年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和吴佩孚为首的直系之间发生的第一次直皖战争影响较大。军阀混战严重破坏经济建设,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特殊环境,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岁月”黯然失色。

——摘编自刘永国《国民革命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材料二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北伐战争进展顺利,到1927年4月,北伐军在10个月内攻占了近半个中国,取得了巨大胜利。北伐战争基本上实现了国民革命运动所要完成的直接目标,由此国家统一进程的步伐大大加快,初步地重新奠定了国家现代化的政治基础,也为南京政府裁撤遍布各地的厘捐、统一币制和度量衡提供了前提。革命的指导思想在革命的过程中得到了实践和传播,对民众进行了政治启蒙,扩大了民众参政的广泛性……思想文化进步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指导中国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广泛传播。

——摘编自曲延春《国民革命的社会现代化价值分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归纳国民革命之前阻碍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因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民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经验,表明了当资产阶级追随着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的时候,革命是如何地前进了:及至无产阶饭(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败。这种历史不应当重复了。依现时的情况说来,高开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能建立,和平民主抗战的目的就不能实现,祖国就不能保卫,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就不能成功。

——引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制定了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其核心是通过对亚洲国家进行增信释疑的工作,避免这些国家加入美国组建的军事同盟体系,为中国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就是这一外交战略的具体落实……在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引自李潜虞《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与中国对万隆会议的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经验”,结合所学,简述1937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制定“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国际背景,并简析万隆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丑条约》 签订后,清政府的财政已经破产。在英国政府的运作之下,由汇丰银行出面,以英国政府控制的中国海关关税为担保,随即在伦敦金融市场发行债券,以维护清朝的稳定。

材料   二英国无法承受南北内战所带来的政治混乱和其在华经济利益严重受损。中国的内战对于英国来讲,或许造成伦敦金融债券市场的崩盘。更严重的是南北政府的对立会导致英国失去对中国海关税收的控制。在此背景下,朱尔典(英国驻华公使——编者)同袁世凯频繁磋商:英国答应支持袁世凯建立政府,而袁世凯则希望英国提供进一步的财政援助。

材料三   1927 年,蒋介石发动的清党运动扫除了笼罩在上海英商心中的阴霾。英国驻华大使蓝普森专程来到上海,他向英国商人保证:“英国和中国都在为相互间的关系寻求、一个新的基础。我们同意,一旦条件允许,现存的条约制度应该进行彻底的检查,以便使

之适应于中国现今的时代特征。”南京国民政府最终与英国达成了妥协,英国在上海的利益得以维持和发展。英国亦放弃了在中国的一些租界和租借地,其中包括威海卫的海军基地,免除了庚子赔款中享有的份额。

1928年以后,列强陆续同意国民政府恢复关税自主,这一举措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曾经打算收回上海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从而一度引起中外工商业界的恐慌。. . . 不过,国民政府后来暂时放弃收回上海的租界,而采取同英美政府以及租界管理当局密切合作的政策,制定包括公司法、商标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和法规来保障工商界的合法权益,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以上材料摘自陈谦平《条约体系与多民族国家的构建》”(《新华文摘》2017.20)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要概括英国支持中国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措施。
(2)为了获得列强的支持和援助,近代中国政府往往在国家主权问题上进行妥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为获取列强的支持在国家主权上分别作出了哪些妥协?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等列强援助和支持中国政府的目的及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虽然在政策上比较重视农民问题,但却只有政策而没有行动。但毛泽东、彭湃等人不畏艰险,深入乡村,开展农民运动,为日后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积累了经验……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在党员成分主要是农民的情况下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前所未有的难题,它能否正确解决,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至关重要。毛泽东认识到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并提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行民主集中制、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等正确主张。

——摘编自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材料二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广州起义对国民党新军阀进行了有力的反抗,但二者都因为“军事行动”没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而惨遭失败。实践证明,中国在强敌占据中心城市的条件下,不能走像苏联那样先夺取城市后占领农村的革命道路,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在领导武装斗争的过程中,从正反两方面总结经验,以非常大的理论勇气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所谓的“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根据地和开展土地革命三者结合起来。

——摘编自张丽君《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
2021-02-02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解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革命史上,五四运动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而载入史册的,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被赋予重要的政治意义。

——摘编自唐莉莉《媒介话语框架的嬗变与社会记忆的刻写实践》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斯国新力作《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提炼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涵盖党的创建与红船精神、井网山斗争与井网山精神、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延安岁月与延安精神、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解放战争与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与国际主义精神、建国30年与爱国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与时代创新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等十个主题。

——摘编自人民网《<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出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伐战争迅猛推进”的重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取得的重大成果。
(3)从材料中选择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种精神,并说明其内滴。
2021-01-24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组前国民党没有基层组织。由于缺乏基层组织的相互联络,发挥不出政党应有的领导力。鲍罗廷担任国民党的组织教练员后,极力宣传只靠干部不靠党员之弊,强调建立基层组织的重要性。在此影响下,国民党开始建立笼罩每一个党员的基层组织。同时,在俄共与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下,孙中山认识到了群众力量的强大和工农群众的重要性。……后孙中山与中共中央代表多次商谈,双方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两党合作,以保证国民党组织迅速革新。由此国民党开始成为一个具有群众基础的动员型的强有力的政党。

——摘编自查晶辉《浅谈苏联和共产国际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作用》

材料二   大革命的失败,使更多的共产党人认识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危害,体会到革命领导权、同盟军问题的重要性。大革命失败前夕,农民土地问题已引起许多共产党人的重视,两湖地区的农村革命已经蓬勃开展,为中共进一步在农村进行革命斗争和土地革命提供了工作基础和经验。大革命后期,革命的武装问题已引起共产党的注意,大革命惨败的严峻现实,促发了他们对武装斗争的重视,易于中共将工作重心和斗争方式转向武装斗争。

——白寿奔《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党改组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并说明大革命失败对中共发展的影响。
8 .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四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9 . 列宁的民族理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理论不仅在指导中国反帝斗争中发挥作用,而且还影响我国民族政策的制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的民族主义观可以以十月革命为界分为两部分。十月革命以前,列宁认为民族主义始终是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民族主义,就是资产阶级处理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原则和政策,即煽动、驱使人民排斥、歧视以致压迫、掠夺其它民族, 借以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谋取资产阶级的利益。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明确反对这种民族主义,他不再笼统的认为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政策和借以维护 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而是将民族主义分开来。首先,列宁指出:“必须把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把大民族的民族主义和小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其次,应当注意鉴别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良莠成分。并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其中的积极成分。……“每个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都有反对压迫的一般民族主义的内容。

材料二 孙中山早年的民族思想中有着浓重的“反满”气息,这从他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时提出的“驱除跶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一口号的提出也标志着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形成。然而到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时,孙中山就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由旧的民族主义”发展为“新民族主义”,不是简单的“反满”,而是“反帝”。孙中山还认为世界各民族不仅平等,而且要互相帮助。促使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向前发展的因素,除了他自身深化了对封建专制政权和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列宁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论列宁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月革命后列宁民族主义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列宁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遗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五旗共和歌国民革命歌
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愁》创作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旗共和歌中“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所反映的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促进作用。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革命歌所体现的时代特点及其成因。
2019-11-2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