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红军长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面几经转移,如表为1933年后中共中央关所在地迁移概况表。
迁移路径上海→瑞金瑞金—→延安延安→西柏坡西柏坡→①
开始迁移时间193319471949
迁移主要原因“左”倾借误使党遭受严重损失;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陕北透遇国民党重点进攻;解放战争取得阶段性胜利。

——据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简史》整理


(1)分别写出①处的地名和②处的年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③、④其中一处补充说明迁移的主要原因。
2021-07-0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缓解了中央苏区的军事压力B.粉碎敌人围剿后的战略转移
C.基于集合整编红军的战略构想D.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要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部分地区人口变化表

该表反映了
A.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调B.天灾抑制人口自然增长
C.政治形势影响人口变化D.各地人口观念存在差异
4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黄埔军校成立——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
B.国民大革命——长征——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C.中共三大召开——南昌起义——北平谈判
D.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
2020-08-3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一对立一合作一对立”。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一辽沈战役
B.国民革命—红军长征一抗日战争一解放战争
C.黄埔军校—南昌起义一太原会战一百团大战
D.五四运动一秋收起义一西安事变一武汉会战
6 . 2014年5月24日武汉晚报报道,《风云1927》(原名《八七会议》)于2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首映礼后,23日在武汉洪山礼堂举行湖北首映礼,并正式在全国公映。该电影展现了
①国民党右派对国民革命的背叛
②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
③国共两党由合作到对峙的剧烈变化
④革命重心从南方到北方的艰难历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8-09-2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经过长征之后,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材料旨在说明长征
A.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
B.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C.是国共走向合作的根本保障
D.使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地缘变化:长征不为人知的意义》中写道“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此材料认为长征
A.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B.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C.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
D.留下了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
9 . 某同学做了一张关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知识复习表,把党的探索历程总结为“三次变化”。表中甲、乙两处应为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长征胜利会师
C.秋收起义、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七届二中全会
2018-01-28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人指出,经过长征,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使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发生了变化。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长征
A.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
B.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
C.推动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D.使中共获得了巨大的政治优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