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854日,两支部队会师的大会召开。陈毅首先讲话,他说:“今天是‘五四'纪念日,我们就在今天来开大会庆祝两个部队的胜利会师,是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并宣布两军会合后,全体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同志任军长,毛泽东同志任党代表。朱德在会上说:“我们的力量扩大了,又有井冈山作为根据地,我们就可以不断地打击敌人,不断地发展革命。”两支红军主力约五千人以上还有八千多农军,共一万多人,参加大会的群众也逾万人,两万多人在会场上高呼口号大唱战歌。

——摘编自付尚文《伟大的井冈山会师一纪念毛主席和朱德同志井冈山会师五十周年》

材料二 (1937年)8月上旬,应国民党邀请,中共中央派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国民党继续谈判。由于蒋介石急欲调动红军开赴抗日前线,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的态度有所松动。双方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8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各红军游击队也相继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达成停战以合作抗日的协议。928日,蒋介石任命叶挺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8年中共军队改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中共军队改编的原因,并分析其在抗战中的作用。
2 . 近代中国人民一直在探索救国之路。

材料一

背景事件历史事件(现象)思想主张(口号、纲领)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亥革命
民族、民权、民生
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1)为表格中所列出的历史事件(现象)确定一个主题,结合表格围绕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二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红色歌谣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近代中国的民主发展道路中,先后经历了从“走日本人的路”,到“走美国人的路”,再到“走俄国人的路”,最后到“走自己的路”的艰难历程。


(2)这段红色歌谣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走自己的路”。
2022-03-07更新 | 68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网课考查(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7月中旬,无法按照莫斯科这一方针行事的武汉国民党领袖汪精卫等,发出了“和平分共”的命令。中共中央报之以反抗措施,于南昌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国共两党自1924年以来的合作局面,历经种种危机之后,至此画上了句号。“革命动力只是工农”,理论上是以占全国人口90%以上的工人、农民等劳苦大众为依靠的。但实际上,这一方针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中共与国民党关系破裂后只能从事地下工作,在城市及工矿企业中的活动受到极大限制。仅仅几年时间,它就惨败于与国民党政权在城市里的较量,被迫将全部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摘编自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   “有人嫌井冈山高,井冈山大,今天东山,明天西山,爬山爬厌了,想打到城里去。这种思想错了。要知道,井冈山虽然磨破了我们的脚,爬酸了我们的腿,但是,它给我们存粮食,给我们作根据地,便利我们机动,便于我们打击敌人。”毛泽东还打了一个通俗的比喻说: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如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站着,老走着,定然不会持久。

——摘编自周声柱《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革命实践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转往农村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体现的思想理论,并说出在该理论指导下中共进行了哪些实践。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他(毛泽东)对大革命危机时期的形势洞察秋毫,在八七会议上就指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在8月湖南省委研究秋收起义计划时毛泽东坚决主张举共产党的旗帜,“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我们则应立刻坚决的树起红旗”。于是湖南省委制定的行动纲领上就明确提出,鉴于国民党已经成为压迫、屠杀民众的工具,这次暴动不再用国民党的名义来号召工农群众参加起义。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摘编自岑中柱《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打出不同旗帜之原因初探》

材料二   八七会议确定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武装反抗和土地革命的新方针。会后,武装起义在全国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据统计,仅在三个月内,爆发的秋收起义就有22次,但唯独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结局,“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爱国、杨桂香等《试论秋收起义的意义与特点》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的意义。
(2)材料二中“胜利结局”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能够取得此“胜利结局”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