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右图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据此图判断,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北伐战争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 . 近代中国人民一直在探索救国之路。

材料一

背景事件历史事件(现象)思想主张(口号、纲领)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亥革命
民族、民权、民生
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1)为表格中所列出的历史事件(现象)确定一个主题,结合表格围绕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二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红色歌谣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近代中国的民主发展道路中,先后经历了从“走日本人的路”,到“走美国人的路”,再到“走俄国人的路”,最后到“走自己的路”的艰难历程。


(2)这段红色歌谣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走自己的路”。
2022-03-07更新 | 682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华通讯社建社90周年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一向重视宣传工作。随着中国工农红军的建立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急需冲破国民党的封锁,把党和红军的消息传播出去。同时,由于在反“围剿”斗争中缴获了国民党军的无线电台,为通讯社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红色中华通讯社(即新华社前身)应运而生。     

——《新华通讯社史》第1卷


(1)依据材料一,概述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的背景。

材料二   90年来,新华社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



(2)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其中一张图片,谈谈你对新华社“反映人民心声”的理解。

材料三 《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以时间为脉络,收录了不同历史时期采写的新闻作品。以下是部分目录

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
《工农群众踊跃加入红军》《伟大的战士雷锋》《记者来信:实行“大包干” 农业大增产》
《狂欢之夜——延安市人民庆祝日寇投降举行火炬游行速写》《大庆精神大庆人》《“谷底”震荡——徐州市转变企业内部机制改革记》
《沸腾了的北平城——记人民解放军的北平入城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砥柱人间是此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纪实》
(3)任选其中一个历史时期,结合所学,阐释此时期所列作品入选的理由。
2022-01-14更新 | 268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列事件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②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
③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④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A.④①③②B.③④②①C.④②③①D.①③④②
2022-01-14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开端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B.国民革命统一战争的建立
C.南昌起义的爆发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021-08-16更新 | 479次组卷 | 28卷引用: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1)读图1、图2,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经历了哪两次转移?
(2)结合所学评述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1-27更新 | 42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毛泽东领导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海陆丰革命根据地D.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2021-01-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对新道路描述准确的是
A.发动城市暴动,建立工农政权B.服从共产国际,开展工人运动
C.放手发动群众,建立联合政府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0 . 主题二:历史人物的判断与抉择

材料1   是不是应当马上推翻临时政府?我的回答是:(1)应该推翻它,(2)但是不能马上推翻它,(3)决不能用寻常的方法去“推翻”,……觉悟的工人要取得政权,必须把大多数群众争取过来,……我们不主张由少数人夺取政权。

——列宁《论两个政权》(1917年4月)

材料2   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

——列宁《国家与革命》(1917年8~9月)


(1)根据材料,指出列宁抉择夺权手段的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
(2)如图为《秋收起义军进军路线图》,秋收起义计划进攻的城市A为         ,军队实际进军的最终方向B是         

结合所学,概述这一转变的历史意义。

材料3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


(3)结合所学,指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国际背景以及产生的直接影响。
2020-07-1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