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1932年,国民党军队在苏区挨村挨户地“清剿”红军,使得大批贫苦农民放弃家园跟随红军进入大别山,他们为红军探敌情、送消息;国民党军队烧山毁林,他们就到处贴标语:“树也砍不完,根也挖不尽,留得大山在,到处有红军。”上述现象反映了(     
A.国民党的统治面临崩溃B.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
C.土地革命得到民众支持D.红军亟须进行战略转移
2024-01-25更新 | 28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应运而生。苏维埃中央政府先后颁布《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合作社工作纲要》《发展合作社大纲》等多项法令,对合作社的组织原则、社员权利、盈利分配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这些举措意在(     
A.以经济建设保障革命胜利B.赢得农民阶级的支持
C.扩大革命统一战线的规模D.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
3 . 1931年,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在江西德兴苏区设立了四大对外贸易处,履行“管理并监督苏区与非苏区的贸易,流通苏区与非苏区的经济”的职能,落实“保护贸易自由,准许外商经商”的政策。该做法旨在(     
A.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B.贯彻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C.探索统一战线新路径D.改变农村的小农经济结构
2023-11-03更新 | 514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十一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30年5月间,毛泽东在赣南寻邬县进行了周密的社会调查,写成《寻邬调查》,此后又发表了《兴国调查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江西土地斗争中的错误分青和出租问题分田后的富农问题》等著作。上述调查及相关著作(     
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有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
C.推动了井冈山根据地建立D.贯彻了八七会议的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1931到1933年,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报刊迅速增加到20多种,同时还创办了工人、妇女、青年、儿童报刊等,并成立了专门的发行所、代办处,设立了邮局,还组织了读报团。这些报刊的发行(     
A.着眼于党的思想文化建设B.注重维护革命统一战线
C.增强了反抗国民党的力量D.积极推动农民投身土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中共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同年8月20日,书记部出版《劳动周报》,宗旨是“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它深受工人喜爱,发行了16.5万份。同时,以“唤醒工人的觉悟”为方针,书记部还创办了工人补习学校。到1922年,书记部共建立100多个工会组织,拥有会员90万名。1922年5月1日,书记部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中共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和《罢工援助》。1925年5月,书记部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至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摘编自刘宋斌等《中国共产党创建史》

材料二   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下茶陵县城。毛泽东立即指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保卫商店、邮局和学校。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立即号召广大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土地革命在茶陵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28年1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实施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临时政纲明确规定和保护广大工农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

——摘编自戴雪梅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进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活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进行政权建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权建设的历史意义。
7 . “中共和苏维埃共和国的各种政策主张和法令、法规之所以能够在乡村中顺利地得到推行……乡村苏维埃功不可没。1930年至1933年底,大批受难的民众从国民党统治区逃往苏区,就最明显不过地反映了底层民众对苏维埃制度的认可。”这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A.政权建设效果显著B.粉碎了国民党五次围剿
C.思想建党原则形成D.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8 . 如表为赣西南苏区在革命爆发前后各物品价格统计表(截至1930年10月)。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物品数量革命前价格革命后价格比例
输出农产品每担银元二元半(元)一串八百(元)4:1
每担银洋五元多一元半至二元3.3:1~2.5:1
猪肉每斤铜元六百三百六十1.7:1
输入工业品每斤铜元五百余文一串二百1:2.4
洋油每瓶银元二元以上五元至六元1:2.5~1:3
洋火每盒十文至二十文二十文1:1~1:2
A.根据地经济快速发展B.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C.革命形势的不断高涨D.反“围剿”的失利
9 . 1930年颁布的《苏维埃土地法》,没有诸如物权、典权等晦涩难懂的理论和概念,而是代之以“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表述;甚至还有一些方言词汇,如“肥田”“柴火山”等出现在法律条文中。这些用语的使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逐步实现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B.通过减少法律陌生感提升操作性
C.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推进革命D.放弃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10 . 1934年,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决定,苏区税收的基本原则是重担归于剥削者,征收的标准为贫农中农税轻,富农税重,雇农及红军家属免税,灾区按灾情轻重减税或免税。这一原则
A.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B.保证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
C.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D.兼顾了阶级原则与革命原则
2022-04-30更新 | 22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高三4月全过程纵向评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