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如表为1933年中央苏区部分商品进出口的关税税率表。据此可知,苏区关税征收在当时(        
出口货物进口货物
货物税率货物税率
3%西药3%
3%50%
家禽5%洋参100%
30%免税
米谷50%免税
注:此处关税指中央苏区和国民党统治区贸易中需向苏区缴纳的税种。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B.有利于巩固根据地政权
C.保障了战略物资的供应D.旨在增加苏区财政收入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中共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同年8月20日,书记部出版《劳动周报》,宗旨是“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它深受工人喜爱,发行了16.5万份。同时,以“唤醒工人的觉悟”为方针,书记部还创办了工人补习学校。到1922年,书记部共建立100多个工会组织,拥有会员90万名。1922年5月1日,书记部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中共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和《罢工援助》。1925年5月,书记部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至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摘编自刘宋斌等《中国共产党创建史》

材料二   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下茶陵县城。毛泽东立即指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保卫商店、邮局和学校。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立即号召广大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土地革命在茶陵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28年1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实施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临时政纲明确规定和保护广大工农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

——摘编自戴雪梅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进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活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进行政权建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权建设的历史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根据地,是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面对1941年以后的严峻形势,各根据地军民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改善农民的生活,调动其生产和抗日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富农和地主的利益,联合其共同抗日。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和肥西县成为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的策源地。根据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于1980年召开座谈会,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纪要。随着文件精神的贯彻执行,以“双包”著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向前发展,到1982年6月,全国实行这一制度的生产队达到71.9%。

——摘编自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农村改革的特点,并说明这场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4 . 口号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同时是社会动员的有力工具。如表列出了不同时期中国共青团的口号,对其合理的历史解释是(     
时期口号
1922—1925年“协助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
1925—1927年“到群众中去”“到农村去”“到军队去”
1937—1945年“全体青年武装起来”
1949—1956年“把青春献给祖国”“一切为了社会主义”
1978—2001年“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002年以来“新农村、新青年、新风采”
A.动员话语从公民话语转向阶级话语
B.动员内容从革命动员转向服务青年
C.动员方式由注重社会化转向政治化
D.动员对象由知识分子转向工农群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26月,中国共产党便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问题。1923年,中共三大最终确立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1924年,以邹鲁等人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分子公开反对国共合作,对此,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坚决予以驳斥和回击。在黄埔军校里,周恩来、叶剑英曾分别担任政治部主任、教授部副主任,聂荣臻、萧楚女等人先后在军校任教,他们不断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一大批军事素质强、政治觉悟高的学员。国民革命中,工农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火如荼:从192610月到19274月,仅武汉地区的工人罢工斗争就达三百多次,数十万人参加。上海工人连续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在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取得了胜利。192611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掀起农运浪潮。

——摘编自赵建栩《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中的作用》

材料二 还在19277月初,即汪精卫领导的武汉政府还没有对共产党人下逐客令的时候,无论是共产国际还是中共中央,都已清楚看到国共关系全面破裂的前景了,大家基本上一致认为破裂后的形势对共产党人不利。蔡和森、毛泽东等人明确认为只有“上山”一途,即依傍山地避开国民党各路大军的围攻,伺机发展壮大。然而.随着陈独秀辞去总书记职务,共产国际指派不满30岁的格鲁吉亚人罗明纳兹前来担任新的国际代表,苏共中央出钱欢迎宋庆龄、邓演达等前往莫斯科商谈另立革命的国民党问题,武汉政府麾下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声言:“第二方面军无论如何决不反对共产党,不与共产党分家。”共产党人对形势的估计又明显地变得乐观起来了。

——摘编自杨奎松著《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中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前,共产党人“又明显地变得乐观起来了”的原因。
6 .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规定:“一切祠堂庙宇及其他公共土地,苏维埃政府必须无条件的交给农民。”“没收地主豪绅财产,同时消灭口头及书面的一切佃租契约。”苏区据此制定并实施了没收宗族祠堂、土地财产的细则。由此可见,当时苏区
A.打破了传统社会的权力结构B.革新了农村风俗习惯
C.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D.建立了民主联合政府
2022-04-21更新 | 694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27年到1934年,瞿秋白、李立三等人认为中小商人是革命的障碍,苏区出现没收商人财物、杀害商人等烧杀事件。但长征期间,红四方面军进入西康藏区,“提倡贸易自由……欢迎和奖励藏族私人投资”。这一政策措施变化,实际上
A.彰显中共在大革命时期政策的灵活性
B.肃清了党内的“左”倾错误思想
C.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完善提供借鉴
D.背离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本质
8 . 1929年,红四军军部颁布了《告商人及知识分子》的政策法规,宣布:“共产党对城市的政策是:取消苛捐杂税,保护商人贸易”“至于普通商人及一般小资产阶级的财物,一概不没收”。该法规
A.促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B.利于打破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
C.保障了红色政区土地革命实施D.开辟了一条新的民主革命道路
9 . 1933年中央苏区政府发行了三百万元经济建设公债券,发行条例说明公债“以三分之二作为发展对外贸易、调剂粮食、发展合作社及农业与工业的生产之用,以三分之一作为军事经费”,并准购买者以粮食或金钱自由交付。此后各级会议代表纷纷写信给中央政府,要求再增发二百万元经济建设公债。此次公债的发行(       
①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②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
③推动了军事斗争顺利发展             ④是重要的财政管理手段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2-02-22更新 | 305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1932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局发布《关于革命竞赛与模范队的问题》,指出要用“革命竞赛的新方式”。毛泽东也强调:“为了争取工作的速度,革命竞赛的办法应该在每个乡里实行起来。”在苏区基层社会,随时都可以看到各类竞赛,既有人与人、家与家之间的竞赛,也有村与村、乡与乡之间的竞赛。这些竞赛的举行()
A.为联合政府的建立创造了条件B.提高了苏区基层政府的工作效率
C.进一步扩大民族统一战线范围D.落实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诉求
2022-01-17更新 | 337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