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1932年,国民党军队在苏区挨村挨户地“清剿”红军,使得大批贫苦农民放弃家园跟随红军进入大别山,他们为红军探敌情、送消息;国民党军队烧山毁林,他们就到处贴标语:“树也砍不完,根也挖不尽,留得大山在,到处有红军。”上述现象反映了(     
A.国民党的统治面临崩溃B.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
C.土地革命得到民众支持D.红军亟须进行战略转移
2024-01-25更新 | 28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汕头站是中共中央交通局开辟的红色秘密交通线的重要站点,曾先后护送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200多名领导干部安全进入中央苏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汕头红色交通站却没有直接的档案资料保存下来。这主要是因为(     
A.年代久远纸质档案保存困难B.秘密交通线不注重档案建设
C.国民政府围剿革命根据地D.站点处于国民党白色统治区
2023-02-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某时期,中共强调在土地政策上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地主也同样分得一份土地。一时间粮食产量提高一二成,农民生活改善,能吃饱饭,踊跃参军支前。这一举措(     
A.得益于国共两党的政治合作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的群众基础
C.彻底变革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有助于团结一切力量抗击日寇
4 . 如表为赣西南苏区在革命爆发前后各物品价格统计表(截至1930年10月)。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物品数量革命前价格革命后价格比例
输出农产品每担银元二元半(元)一串八百(元)4:1
每担银洋五元多一元半至二元3.3:1~2.5:1
猪肉每斤铜元六百三百六十1.7:1
输入工业品每斤铜元五百余文一串二百1:2.4
洋油每瓶银元二元以上五元至六元1:2.5~1:3
洋火每盒十文至二十文二十文1:1~1:2
A.根据地经济快速发展B.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C.革命形势的不断高涨D.反“围剿”的失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粮食安全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立于1931年,它位于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山地和丘陵占地面积大,水系发达,水灾易发。粮食短缺一直是根据地长期面临的一个重大困难。1931年5月,鄂豫皖中央分局发出《关于举行粮食运动周的事》的通告:1934年4月,发出《鄂豫皖省委在粉碎敌人五次“围剿”中关于武装保障春耕春收的布置》等一系列文件,并多次组织进行春耕、秋耕、秋收运动,促进粮食生产。

——摘编自许庆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粮食政策评述》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扭转了农业生产长期停滞的局面,粮食产量连年大幅增长,不仅解决了百姓吃饱饭的问题,而且正从“吃饱”向“吃好”转变。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3亿吨提高至2013年的6亿吨,人均占有粮食从1977年的297.7公斤上升到2017年的444公斤。

——摘编自《奇迹的创造——中国农业发展经验浅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长期面临粮食短缺问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实现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在农业方面所采取的举措,并谈谈你对我国粮食问题的认识。
2022-06-04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等校2022届等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历史试题
6 . 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道:中央苏区现在已有大小报纸三十四种,其中如《红色中华》从三千份增至四万份,《青年实话》发行二万八千份,《斗争》二万七千一百份,《红星》一万七千三百份。这表明(     
A.革命高潮即将到来B.革命文艺发展受到普遍欢迎
C.国内文化斗争激烈D.党的文化宣传政策成效显著
2022-05-31更新 | 22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湘鄂西等根据地发生大水灾,“房屋倾坍,室如悬罄”。党和苏维埃政府设立粥厂救济;开展节约粮食的活动“党政机关每天两餐稀饭一餐干饭,军事机关一餐稀饭两餐干饭”、“红军游击队员生活费”减半;动员群众、机关人员、红军修堤凿沟开河,不到三年便修建了万余座水利工程,形成了“年成丰熟笑眯眯”的局面。1934年,中央苏区受“先水后旱之灾”,面对严峻的形势,政府广泛发动群众,推行工具统一使用和劳动力相互调剂的策略,结果农业收成“比去年增加一成”,瑞金等重灾区“虽然无很大增加,但也没有减少生产”。

——摘编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生产救灾活动》

材料二   俄罗斯政府一向重视灾害治理,他们在中学开设安全和逃生课程,有计划地向居民企传安全防范和自段知识,建立了全俄急救和医学中心等医疗和教育机构。在联邦紧急状态预防和响应统一国家体系形成的基上,提出了国家和地方应急管理责任分享制。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与财产权,在法规中特别强调当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后,某些权力和自由将受到必要的限制。……为防范危机期间因出现“泄密”报道而破坏政府方案的效力。避免不当报道对人心的拢乱,政府对媒体的职责做出了法律规范,以确保紧急状况发生时,媒体能起到协助政府与社会沟通、稳定社会情绪、缓解紧张状态的作用。鉴于救灾部门使命与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的相似性,俄还与美国建立了防救灾的合作关系、并同北约取得了相关合作的直接联系。

——摘编自游志斌《俄罗斯的防救灾体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革命根据地灾害治理措施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党和苏维埃政府相比。俄罗斯在灾害防治措施上的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
8 . 成立于1932年的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除在瑞金叶坪设立总行机构外,分别在福建、江西设立分行、支行、办事处、兑换处、代兑处等。后来又将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西苏区金融机构发展成为国家银行湘赣省分行、湘鄂西特区分行,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金融体系。这(   
A.开创了根据地金融事业B.扩大了革命政权的范围
C.增强了苏区发展的动力D.满足了苏区建设的需要
2022-05-07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衡水金卷新高考广东压轴卷】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9 .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规定:“一切祠堂庙宇及其他公共土地,苏维埃政府必须无条件的交给农民。”“没收地主豪绅财产,同时消灭口头及书面的一切佃租契约。”苏区据此制定并实施了没收宗族祠堂、土地财产的细则。由此可见,当时苏区
A.打破了传统社会的权力结构B.革新了农村风俗习惯
C.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D.建立了民主联合政府
2022-04-21更新 | 694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1927年到1934年,瞿秋白、李立三等人认为中小商人是革命的障碍,苏区出现没收商人财物、杀害商人等烧杀事件。但长征期间,红四方面军进入西康藏区,“提倡贸易自由……欢迎和奖励藏族私人投资”。这一政策措施变化,实际上
A.彰显中共在大革命时期政策的灵活性
B.肃清了党内的“左”倾错误思想
C.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完善提供借鉴
D.背离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本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