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0年10月,毛泽东在江西新余县罗坊镇找了来自兴国县刚入伍的农民开了一星期的座谈会,写成《兴国调查》。调查近4万字。下面是其目录及简介:

序言:介绍了调查背景、内容和方法。因为敌人进攻罗坊,被迫结束了调查。
一、八个家庭的观察:细述了傅剂庭等8个家庭的人员组成、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
二、本区旧有土地关系:地主富农人数不过百分之六,却占百分之八十的土地。
三、斗争中的各阶级:如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手工工人、商人、游民等。
四、现有土地分配状况:详述了分田地、分山林等6个方面。
五、土地税(又叫公益费)。
六、苏维埃:介绍了区政府、乡政府等人员组成情况并指出存在的弊病。
七、农村军事化:介绍赤卫队、少年先锋队、红军预备队等情况。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为《兴国调查》撰写一份说明。(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土地政策的变革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后,开展了带领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革命运动,此时为激发农民阶级参与革命的主动性,我党转变了土地政策,将原本的“减租减息、限租限田”政策转变为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受为农民土地所有制。20世纪30年代,国内开始了抗日战争,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要求建立起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喊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为动员社会中的一切积极分子参加抗日,中国共产党将土地政调整成“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抗战胜利后,国共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为巩固群众基础,得到更多农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颁布了《土地法大钢》,提出废止地主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王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演变研究》

材料二   第八条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国家对富农经济采取限制和步消灭的政策。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   党的农地政策变革效应趋势


——刘聪、张露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土地政策:演变历程、变革效应与后续展望》


(1)分析说明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材料二中1954年宪法对土地所有权的规定与当时农业改造的方向是否互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3)指出材料三中阶段划分采用时间尺度的合理性,任选其中一个阶段谈谈你对这一阶段党的农地政策变革引起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效应趋势的理解。
2022-12-2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   在这个时期,我们犯了两个重大的错误。其一是在一九三三年福建事变中没有能同蔡廷锴的部队联合。其二是放弃了我们以前的运动战术,而采用错误的单纯防御战略。用阵地战对付占巨大优势的南京军队,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红军无论在技术上或者在精神上都不适合于阵地战。由于犯了这些错误,由于蒋介石在围剿中采用新的战术和战略,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技术上占压倒的优势,到了一九三四年,红军就不得不努力去改变它在江西的迅速恶化的处境了。

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往如昔。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战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无疑是他们大转移的第二个基本原因,他们正确地预见到这个地方要对日、中、苏的当前命运将起决定性的作用。后来的历史证明,他们强调这个原因是完全对的。

接着,苏维埃政府又发表宣言,号召中国所有的武装力量组成统一战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一九三三年初,苏维埃政府宣布愿在下列基础上同任何白军合作:停止内战,停止进攻苏区和红军,保障民众的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武装人民进行抗日战争。

中国的农民一般不愿意受组织、纪律的约束,不愿从事超过自己家庭范围以外的任何社会活动。我不得不承认,我所接触到的农民,大多数似乎是拥护苏维埃和红军的。他们有许多人意见批评一大堆,但问到他们是否愿意过现在的生活而不愿过以前的生活,答复几乎总是肯定的。我也注意到他们大多数人谈到苏维埃时用的‘我们的政府’,这使我觉得,在中国农村,这是一种新现象。

——摘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提出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三十年代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2-05-08更新 | 3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1929-1933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图2 大反攻前夕的19个抗日根据地
(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指出根据地建设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
(2)与图1相比,指出图2在政权建设上的不同并分析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A.蒋介石阶级立场的改变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D.“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