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采取普遍的、直接的、平等的、无记名的选举制,保障实现彻底的民主。”依据这一条例,边区成立了选举委员会,进行选举的培训组织工作。这些举措(     
A.壮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力量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C.突出了中共的核心领导地位D.开创了中共民主选举的先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1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一文中指出: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尊重蒙、回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这一政策(     
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
B.注重保障各民族的独立与发展
C.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D.推动人民群众参加反蒋的斗争
3 . 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2022-06-09更新 | 10750次组卷 | 105卷引用:吉林省珲春市第二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1941年5月11日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本党愿与各党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辖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辖区行政之管理。”这一规定
A.适应了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C.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D.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8年初,日军为了打通津(天津)浦(南京浦口)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扩大侵略范围,采取了南北对进的方针。为此国民政府组织发动了某会战。该会战
A.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阻碍了沿海地区民族工业的内迁
C.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D.迟滞了日军南下进攻武汉的速度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苦心经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转变为重视边疆地区。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5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   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
2021-08-29更新 | 361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第四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网上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抗战时期,在边区中小学教科书的修订中,许多关于中国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的内容被编人其中,“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朱德的扁担”的革命故事都编人了教科书。这些教科书的修订
A.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有利于构建适应抗战的意识形态
C.反映出边区致力于发展教育D.为边区初等教育普及提供了保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不计曾遭国民党“囤剿”前嫌的宽广胸襟,赢得了全国民众的广泛赞扬,也获得国民党内不少人士包括爱国将领的信任。该学者意在说明,中国共产党
A.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逐渐成为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C.化解了与国民党的阶级矛盾
D.致力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21-06-06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表1所示,在抗日战争前期,边区的主要财政来源为外援,包括国民党统一拨款和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的捐款,由此可推知
表1:陕甘宁边区1937—1940年财政收入统计
项目1937年1938年1939年1940年合计
全部岁入%100100100100100
外援%77.251.6985.7970.582.42
其他%22.848.3114.2129.517.58
A.国民党对边区的支持逐渐加强B.边区开展经济建设的必要性
C.日军对敌后根据地的封锁失败D.边区财政主要依靠海外捐助
10 . 关于“14年抗战”的说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已提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1931年就开始了。”蒋介石晚年回顾:“第一大耻,已经由14年抗战成功而洗雪”。上述说法
A.具有广泛的海内外共识B.推动国两党再次合作
C.肯定了局部抗战的价值D.赞扬了正面战场的功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