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应星、荣思恒《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

根据材料所反映的中共革命活动的地理特征,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关联地理特征,史实正确、论证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2-04-21更新 | 618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战时期,西南联合大学是文化西迁、弦歌不辍的象征。它虽然仅存在八年(19381946年),但其却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材料一   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命原处平津两地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1月,教育部下令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校歌歌词中写道:“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摘编自《知中·西南联大的遗产》

材料二   主持学校日常工作的梅贻琦教授提倡“德、智、体、美、劳、群六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主张“博先于精”。联大的很多教授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师,他们经常夹着讲义,在树底下、茅屋内给学生讲课,一些教授运用化学方法制造战时急需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农业生产,还将云南马油适当处理作为火车,汽车及飞机的润滑油使用。

——摘编自《知中·西南联大的遗产》

材料三   八年间,西南联大共培养出8000多名学生,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南联大从军学生前后一共达到834人,其中不乏主动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除了担任翻译外,联大学生还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和中国空军。数百健儿血洒长空和缅北丛林。……师生们办起了大批中学,参与了西部少数民族调查和地方历史文化的发掘整理工作,并直接参加了云南的经济建设,如创建恒通酒精厂和利滇化工厂等。

——摘编自《知中·西南联大的遗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联大创办的主要原因和西南联大的办学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南联大的主要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西南联大为后世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