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华民族”

1912年9月,《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本国之部》作为教科书首次使用“中华民族”说法,它既强调汉族的主体地位,也说明其他各族(五族)与汉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实体。同时期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历史《新制本国史教本》等书虽大力宣传“五族共和”观念,但均用“中华民国”表述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并未成为首选。

1923年,《初级中学历史课程纲要》成为民国时期第一个使用“中华民族”表述民族实体的历史课程纲要。依据纲要编订的《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将五族扩大为七族,华族为主体,注重各民族的分合、发展及民族间关系的阐述。1929年,《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施行,“中华民族”一词在历史教科书中频繁出现,内涵也更加丰富,并与“中国民族”“华族”等词汇并用。

1932年,《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强化并凸显民族叙述,中小学教科书纷纷以“概念”的形式使用“中华民族”一词。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修订初高中课程标准,明确了“中华民族”的核心概念地位,并强调“中华民族演进”“民族融合与扩大”“全民族团结”“近代所受列强之侵略与原因”“中华民族之形成与现在之复兴”等内容的讲述。“中华民族”正式成为族名,得到了国民政府的认可。抗战胜利后,仍作为教科书的核心概念保留并传承。

——摘编自杨梅《民国历史教科书中“中华民族”一词的概念史解读》

对民国历史教科书中“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发展演变进行解读。
2024-04-28更新 | 20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
2 . “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师生们背井离乡,辗转奔波,常常要忍受饥饿和疲劳……艰辛难言。但师生们士气高昂,一路高唱《在松花江上》等救亡歌曲……他们在沅陵演出的《中华民族的子孙》《民族萌芽》等剧,轰动了整个山城。”师生们的壮举(       
A.声援了东北民众的局部抗战B.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D.掀起了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潮
3 . 据图,当时该作品广为传唱主要是因为,它(     

1942-1943年期间,创作过《松花江上》的著名音乐家张寒晖由关中来到陇东的华池县一带采风,以当地民间小调《推炒面》为基调,给这首民歌编入新词,创作出了高亢优美的劳动号子―一打夯歌《边区十唱》。它一经问世就广受欢迎,很快传唱开来。
A.经由名家的潜心创作B.具有鲜明乡土气息
C.适应根据地建设需要D.能够激发劳动热情
2023-05-04更新 | 26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37年1月,西北办事处规定:“苏维埃机关或部队,进驻到友军区域,为保证商业自由,及尊重当地市场习惯,在苏票未能在当地流通以前,一般的须使用友军的白票、现洋。”此规定旨在(     
A.完善抗日民主政权金融建设B.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C.践行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思想D.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围剿
2023-03-23更新 | 832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民主主义革命铸造了中国红色精神谱系。其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红色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图(下图)中,体现这部分精神的资源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代号)是(     
   
A.①B.②C.③D.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共两党对五四运动的纪念与评价(1919—1949)

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不甘服于帝国主义与军阀官僚双重的压迫。自然发生的一种反对帝国主义与军阀政治的民众运动。——192554日《民国日报·五四纪念的感想》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1925年张大雷《五四运动意义与价值》
五四运动是民众对外交事件的直接行动,这种直接行动“在军阀专政时期,是家常便饭”,现在,国民政府秉承“平等待我”的方针与外国交涉,民众的直接行动实在不能用而且用不着了。
——192853日《民国日报·五四纪念宣传大纲》
在各学校中,利用“五四”的意义去召集学生群众大会,举行同乐会表演戏剧等。去揭破国民会议的欺骗,反对国民党禁止学生参加政治运动。积极号召学生群众反对国民党、改组织、第三党等的一切活动。
——1931年《共青团中央局五月工作决议》
五国运动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一个支流,这一个支流,仍旧汇宗于国民革命的大海。所以‘五四’运动若果有何贡献,这都是滋源于国民革命运动”。
——194354日《中央日报·国民革命与五国运动》社论
五四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大革命准备了舆论、人心、思想和干部。很明显,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
——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结合所学知识,对不同时期国共两党关于五四运动的评价进行解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41年7月1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的党内指示指出:“在目前条件下,不管是否帝国主义国家,或是否资产阶级,凡属反对法西斯德意日,提助苏联和中国者,都是好的,有益的,正义的,凡属援助德意日反对苏联和中国者都是坏的,有害的,非正义的"。这一指示意在(     
A.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B.赢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支持
C.适应世界抗击法西斯的需要D.促成中美苏大国的团结合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2年3月,苏皖边区政府颁布了《淮北苏皖地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其中规定贪污数额在500元以上者判处死刑或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贪污数额在500元以下者根据数额多少分别判处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这一条例意在(     
A.改变干部管理方式B.实现工作重心转移
C.壮大红军社会基础D.巩固抗日民主政权
9 .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逐步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对此进行了各自的阐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假如有人强迫我们签订承认伪满洲国等损害领土主权的时候,就是我们不能容忍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后牺牲的时候。中国目前形势,御侮之先决条件,乃得集中一切救国力量于中央指挥之下,齐一其步调,巩固其阵线,故御侮救亡需求统一与纪律,实为不可动摇的铁则,而军政军令之统一尤为近代国家之最低限度。

--摘自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报告和宣言(1936年7月)

材料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统一战线,是工农兵学商一切爱国同胞的统一战线......没有一个民族民主的统一战线的政府是不可能的。现在国民党军队的制度还是老制度,要用这种制度的军队去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1937年9月29日)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国共两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阐述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10 . 近代一次选举活动宣传大纲中说道:“我们这里是全国最民主、最自由的区域,所以我们要从这次政府选举运动中,使这里成为全国⋯⋯民主的模范区域,去影响与推动南京政府及旧式军队的改造。”文中进行选举活动的“政府”是指(     
A.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C.陕甘宁特区政府D.重庆国民政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