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城是古代中原王朝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处理古代世界一直无法彻底解决的欧亚内陆族群军事威胁的一种方案。……在世界近代史开启之初,明朝在具备强大实力的情况下,由于政权性格呈现“内向”特征,……对于海疆开拓甚为漠视,反而在北部陆疆、东部沿海大规模构建长城防御体系。明代中国这一做法,虽用较为经济的方式,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内政与边防、财政和军事之间的平衡,但从长期来看,并没有解决海陆边疆问题。在“南倭北虏”威胁之下,政府长期陷入财政危机与政权困境。

——摘编自赵现海《十字路口的长城》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修筑长城是历代王朝各项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以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近代以来,人们对长城的看法则经历了戏剧性转变。20年代末国内著名报刊《良友》写道“在现代物质竞争中,西方每占优势。……虽然中国建造长城时,美洲还没被发现,可惜今日长城老而无用了。”30年代初长城抗战爆发后,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下长城被赋予了新的“身体”,出现了人的长城,铁血的长城等观念。1935年田汉在《义勇军进行曲》写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意在重新唤起民众对于长城抗战的记忆。长城由此升华为一座更具精神意味的、新的长城。

——摘编自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修筑长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众对长城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14月,罗斯福总统曾多次高度赞扬英勇的中国人民“在漫长的4年半的时间里顶住了轰炸和饥荒,在日本武器和装备占优势的情况下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了侵略军。”说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顽强和勇气,“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又说,“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持和平和繁荣的适当作用。”罗新福的讲话,博得美国人民最热烈、发自内心的掌声。1942年,接受民意调查的人中,有80%到86%相信。中国在战时和战后可以可靠地同美国合作。

——摘编编自刘结勤、杨生茂主编《美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对中国人民抗日言论的历史作用。
2022-06-03更新 | 20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111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认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决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从材料所列十个方面的经验中任选其一,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阐释你对该经验的认识。(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对待被征服的异族,亦和汉朝不同。
汉朝多使之入居塞内,唐朝则仍留之于塞
外,而设立都护府或都督府去管理他。所
以唐朝所征服的异族虽多,未曾引起像五
胡内迁一般的杂居内地的异族之患。然环
伺塞外的异族既多,当其种类昌炽,而中
国政治力量减退时,就不免有被其侵入的
危险了。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代前期处理边疆各族关系的措施。简要评价唐代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中华民族形成虽然很早,但自我意识十分淡薄。中华民族自我意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尤其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逐渐形成的。1902年,梁启超率先提出“中华民族”概念。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五族共和” “五族平等” 得到广泛传播。到五四运动前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民族自决”思潮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和使用“中华民族”概念。九一八事变,尤其是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观念得到全国各民族的人民普遍认同,并成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之共同称谓。

——摘编自郑大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基本内涵。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3-03-2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以来,现代“民族”观念逐渐被引入。梁启超认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他的民族主义既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强调了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认为“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最为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摘编自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族复兴”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实引用合理,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量的、客观的历史事实就是如此:从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后,包括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队在内的中国民众,立即就正式揭开了抵抗侵略的抗日战争。哪里有日本的侵略,那里就一定有中国人的抗日战争。尽管在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民众的抗日战争几乎未能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但是,此时的抗战仍然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

——李殿元《抗战八年当为十四年论》

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9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抗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抗日战争艰难时期,云南不仅承接由沿海迁来的工业企业和军工厂,还接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合办的西南联合大学等文化教育单位。受宋美龄委托,美国退役上尉陈纳德组建的援华飞虎队,以昆明巫家坝机场为基地,首次展威就击落击伤偷袭的日本空军飞机10架。后连续战斗,在中缅上空共击落击伤日本战机2600架。云南作为大后方唯一的对外战略通道,以立体型、多维性支援抗日战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1942年春夏之交,日本攻陷缅甸后,立刻把魔爪伸向滇西,妄图沿滇缅公路长驱直入,侵占整个云南,进而威逼重庆。在两年零八个月的滇西抗战中,云南人民做出了难以估量的重大贡献与牺牲,应永远彪炳青史。

——摘编自郭来喜《抗日战争艰难期云南人民的重大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略滇西的背景。
(2)根据材料,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各族人民的贡献。
2021-05-17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1届高三仿真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8 . 上海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的沧桑与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求其记述当今时事,文则质而不俚,事则简而能详,上而学士大夫及农工商贾皆能通晓者,则莫如新闻纸之善矣。新闻纸之制,创自西人,传于中土,向见香港唐字新闻体例甚善,今仿其意,设申报于上洋。

——《申报》(1872

材料二   此次(上海战区第十五集团军)五十一师夜袭大捷,其勇敢机智,实令国人内心振奋。此非仅前方军人之光荣,亦是全体国民之光荣,其赫赫战绩必将鼓荡起我九州同胞更高的抗敌斗志。

——《申报》(1937930日)

材料三   1984年,在北京留学的日本学生片山和之第一次到上海。“34年过去了,如今我生活在上海,各种各样的变化让我大为惊叹。”已成为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的片山和之说,“我至今还记得,早期从北京到上海乘坐卧铺列车需要15个小时,而如今同区间搭乘高铁“复兴号”只需4小时40分钟。”

——摘编自《光明日报》(《改革开放40年:4个外国人眼中的“上海传奇”》)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72年《申报》创办的主要背景。上海作为近代中国的报刊中心,极大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请结合近代前期的两例史实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十一师夜袭大捷”所属的会战及其意义。由会战所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什么?
(3)史学家杜君立认为,以“上海传奇”为代表的“中国崛起”,虽然离不开自身的改革开放,但更离不开经济全球化。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以上海地区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及其意义,说明“中国崛起”主要得益于自身的改革开放。
②结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发展机遇说明“中国崛起”主要得益于经济全球化。
2021-03-20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金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近代,茶馆功能已经十分广泛,除解渴歇息的基本功能外,茶馆还是谈生意、交流信息的集散地。“盖吾人于茶余酒后,纵论古今、月旦人物,是非政法,表彰公道。善者则称颂不置,恶者则贬斥有加。”在关键时期,如抗战时期,茶馆甚至成了传播政情军事、鼓舞人们斗志的好场所,“于社会治安、抗战前途,为利非浅也。”概言之,在近代中国,茶馆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承担着广泛而又复杂的社会功能。

——摘编自郭清香《从晚清民国茶馆看中国近代公共伦理生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幕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茶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为支援香港作战,华中日军进攻长沙,拉开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序幕。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总结了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决定“将主力兵团配置在外翼同时并命第十军死守长沙,将敌诱至浏阳河―捞刀河之间包围歼灭”。会战期间,20万民众参加破坏道路、构筑阵地等工作,有力支援了中国军队的作战。19421月,会战结束,日军共计伤亡5.6万余人。《新华日报》发表社评:“我三湘健儿……在此次长沙保卫战中,誓死保卫家乡,有效地击退敌人。这表明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上,有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生力军……”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十二月七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会战结束后,美国决定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美、英两国还向蒋介石转达了主动废除不平等条约、重新修订平等条约的意愿。

——摘编自戴柏汉、蔡北文《湖南在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胜利的意义。
2022-03-16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届高三专家联测卷(四)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