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路线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性”,“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并进一步提出了“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有过1937年和1941年的两次较大规模的选举,人民群众以“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投票,选举产生乡、区、县、边区的各级民意机构即议会和政府机构。选举在极其广泛的基础上进行,参选率高达80%,有的县达到95%,有的村、区达到100%;就是在游击区,参选率一般也在70%以上。针对边区的群众大都居住在农村和偏远山区,文化底子薄,文盲占绝大多数的事实,党的各级地方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创造了灵活多样的选举办法,如画圈法、画杠法、画点法、投豆法、投纸团法以及背箱法等等,尽量使边区的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公民都能投上一票。

——摘编自刘启春杨路《“三三制”政权: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试验场》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文化习惯。”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章开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此次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陕甘宁边区民主改革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2019-06-24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