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7年11月至1938年8月,滇西各族人民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凭着一腔报国热情日夜奋战在筑路工地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抢修出了一条长达547.8余公里的交通干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为了修筑滇缅公路而献出生命的人数不少于三千人,平均每公里死亡三名民工。材料反映出(     
A.中国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B.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C.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D.国共两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22-07-08更新 | 8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玉林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延安时期鲁迅艺术学院幅木刻宣传画。此画面主题反映出当时
附图中上方文字:
(十大任务之二)“猛力发展全国党、政、军、民、学各方面的统一战线,组织进步力量,同国民党的大多数亲密地合作,用以对抗投降派与反共派。”
鲁艺木刻工作团制
A.国共合作推动北伐战争迅猛发展
B.民族矛盾开始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C.延安是相持阶段大后方文化中心
D.中共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歌曲和地图都能够反映特定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下图是一幅近代某一场战争的示意图,下列歌词能反映这场战争的是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C.“革命血如花,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产生了民主中华。”
D.“我背上了子弹带,勇敢向前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该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21-11-21更新 | 592次组卷 | 74卷引用:2014届广西桂林中学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8年初,日军为了打通津(天津)浦(南京浦口)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扩大侵略范围,采取了南北对进的方针。为此国民政府组织发动了某会战。该会战
A.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阻碍了沿海地区民族工业的内迁
C.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D.迟滞了日军南下进攻武汉的速度
6 . 据统计,“民族”词在1911年年底前,《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为243条,而到了1939年,则高达2369条;“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在1912年,1939年则达到了372条。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国民革命运动推动反帝斗争高涨B.土地革命激发了反帝民族意识
C.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矛盾已消除D.全面抗战激发了空前爱国热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39年的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唱道:“但你从没有看见敌人的残暴如同今天这般:也从来没有看见黄帝的子孙像今天这样开始了全国动员。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这体现了当时
A.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B.全国抗日教亡运动高涨
C.游击战是全面抗战主要方式D.文艺作品是抗战主阵地
8 . 1939年国民党某刊物发表《成吉思汗的一生:一个中国民族英雄》一文,并于1941年公祭成吉思汗,高度评价成吉思汗;中国共产党在1939年此后几年,均公祭成吉思汗,视他为“中华民族”共有的民族英雄。这些举措
A.反映抗战期间国共两党一直携手抗战B.体现中国人对成吉思汗功绩的认同
C.推动全中国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D.意在营造全民族团结抗战社会氛围
9 . “1937年9月,日军最精锐的第五师团进至河北蔚县,其一部西向山西广灵、灵丘进犯。……这时红军刚改编为第八路军,也在向山西前线开进,八路军主要在敌军侧后进行游击战……八路军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其中“首战告捷”发生在
A.太原会战期间B.徐州会战期间
C.枣宜会战期间D.百团大战期间
10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演变可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B.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太原会战
C.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D.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