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是抗战防御阶段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办报情况,这反映了(     
  报刊名称创办时间地点备注
《群众》1937年12月汉口宣传共产党抗战方针政策,报道战绩
《新华日报》1938年1月武汉宣传我党抗日主张、报道两党抗战事迹
《战时青年》1938年1月武汉报道国内外形势、救亡运动等
A.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B.中共主导抗日舆论阵地宣传
C.中共意在增强民众抗战意识D.国共两党抗战路线趋于一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0年9月初,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领导人彭雪枫指挥敌后武装于肖县、宿县、永城、夏邑各地向敌全线出击并获得辉煌战果,之后率部再次进军淮上,迅速开辟了淮上抗日根据地。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A.解决了根据地经济困难问题B.巩固了国共合作
C.加速了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D.策应了百团大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38年春,临沂大捷后,参战的国民党将领张自忠说道:“敌人的武器虽然精锐,可是我们的部队在国仇家仇之下,都咬紧牙根和他们死拼,在伟大坚强的民族意识和高燃着的抗日怒焰之下,日军的武力也和我们平衡了。”张自忠的观点
A.推动了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到来B.充满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体现了战略相持阶段战争的残酷性D.反映了国民政府盲目乐观的心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说道: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这段话可以用来印证中国的抗战
A.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尊敬
B.开启了古老中国重生的崭新征程
C.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D.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全民抗战》是在武汉创办的政治刊物,共出版157号,下图是其创刊号刊头。《全民抗战》的创刊
A.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党内合作的实现B.标志着报业开始参与民族救亡运动
C.促进了国民政府抗战路线的转变D.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6 . 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历经磨难,终于成就辉煌。阅读材料:

材料一   清代有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所谓“天下四大名镇”。其中,汉口镇明初还是汉阳城外一处荒郊,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年间成为镇。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有居民32209户,嘉庆十八年(1813年)增为36929户。汉口在清代是淮盐的销售中心,同时又是木材、花布、药材的集散地。当时人们形容这里“帆樯满江,商贾毕集”、“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己购机器搬运到湖北,成立湖北织布局,在武昌建厂。次年张之洞在汉阳建立湖北铁政局,同年开采大冶铁矿,后又在汉阳兴建铁厂,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建成。

        ——据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当年武昌起义之爆发绝非偶然,当年卷起革命风暴也不属于意外,因为历史的合力已经汇流成河到达了那一步,所以即使不在这里发生也一定会在那里发生,即使不在这个时候也一定会在那个时候,总之一定会发生。

(但)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地区)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据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等整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时期武汉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变化。(注:不得照抄材料,否则不得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首义”的“幸运之果”掉在武汉地区的原因。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请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再举两例简要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抗战时期,奔赴延安的青年是一道独特风景线。诗人何其芳描述道:“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这反映出抗战时期的延安成为
A.众望所归的抗战圣地B.游击战争的敌后战场
C.工农武装割据的根据地D.抗战后方经济文化中心
8 . 1940年下半年.华北日军突然发现“共军采取了与过去游击战完全不同的战术,乘日军不便,突然以大部队的运动战进行攻击”。这反映出( )
A.游击战不再适应抗战需要B.敌后抗战已转入全面反攻
C.百团大战扭转了抗战局面D.敌后战场的作战规模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日本)就非死不可。”其意在说明
A.准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民众需要得到有效动员组织
C.中共坚持持久抗战的革命路线D.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36年7月,美国记者斯诺访问了延安后,把共产党人描述成俭朴的爱国者,而国民党人则是腐败的不可信教者。他的妻子在比较国共两党时则更为坦率。她曾于1937年访问了延安,并把这次旅行说成是“一次发现了……一种新的精神和一群新的人类的旅行,这些人正在地球上最古老、变化最小的文明之心脏地带创建一个新世界”。斯诺夫妇这一认识
A.促进了美国对国共态度的根本性转变
B.颠覆了美国对中共政治形象固化认知
C.验证了延安时期中共建设的蓬勃生机
D.切断了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政治支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