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通令各大学开设中国通史为必修课。1938年,钱穆将其讲义编为《国史大纲》一书。他强调:“一国历史与文化实是民族赖以存在之基础,国史应成为一种国家和国民的教育,具备一定国史知识才是合格的国民"。据此可知,《国史大纲》的撰写旨在(     
A.激发国人抗争精神B.冲击旧史学观念
C.传承优秀文化传统D.弥补通史的不足
2023-04-03更新 | 284次组卷 | 7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全民族抗战时期,根据地的戏剧“每个剧本要以它所触及的那个问题的政策为核心,通过我们的创作,向群众宣传和解释革命的政策”,“要适合当时当地的具体要求,服从当时当地的政治任务”。由此可见,这些戏剧(     
A.注重揭发剥削阶级的残酷性B.注重传播进步的意识形态
C.调动了广大群众的抗战热情D.积极维护国共两党的合作
3 . 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2022-06-09更新 | 10763次组卷 | 105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39年10月10日,《新华日报》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能成就,积极进行群众工作,是其重要因素之一。而辛亥革命之所以不彻底,没有把广大群众真正动员起来,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当时这一刊文的主要意图是
A.探寻辛亥革命失败主要原因B.肯定民众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C.强调国共合作领导抗日战争D.敦促国民政府实行全民抗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8年,抗日救亡漫画宣传队在武汉创办了《抗战漫画》半月刊。《抗战漫画》在武汉出版了12期,武汉失守后,在重庆又出版了3期,后来由于经费困难终止了出版。如图所示是刊发于《抗战漫画》第8期的一幅漫画《反攻》。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军队进入局部反攻作战B.日军逐渐丧失在华作战优势
C.正面战场取得一次较大胜利D.八路军在敌后大量消灭日军
2022-05-09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2022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以下是某个日军军官在华北所写的日记中对于八路军的几点看法。据此可知,这些看法
A.忽视了国民党的正面抗战B.全面分析了日军战败的原因
C.对八路军的认识较为客观D.认为日本侵华是非正义战争
2022-05-0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申报》是近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通过检索《申报》发现“民族”词汇使用频率为:1911年243条、1925年502条、1928年1119条、1936年1507条、1939年2369条;而更具内聚性的“中华民族”1912年首次出现,其后1912—1919年30条、1920—1924年68条、1925年81条、1928年183条、1939年372条。“民族”和“中华民族”使用频率大幅增加反映了
A.中日民族矛盾的加剧推动近代民族观念日渐成熟B.觉醒的民族独立意识深入人心
C.近代中国的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报纸成为动员民众的主导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7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战区内学校处理办法》,要求战区各学校内迁,并对迁移学校的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减免学费等优惠政策。这一举措
A.保存培养了持久抗战的人才B.推动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C.避免了后方遭到战火的摧残D.促使青年学生成为抗战主力
9 . 下表是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的土地买卖关系情况表(单位:亩)。这一情况表明
阶层卖土地数卖出百分比买土地数买入百分比
工人40.1129.801.35
雇农7.30.2(弱)102.154.63(强)
贫农492.4613.4(强)669.8930.396
中农765.020.93(弱)1192.1854.1(弱)
富农1061.3329.06(强)113.775.16(强)
地主1320.6136.13(强)35.251.59
小工商业者4.500.12(强)60.702.71(强)

A.农民封建租税负担沉重B.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C.全面抗战路线已经形成D.中共开创了敌后抗战新局面
10 . 1938年7月19日,《新华日报》发表文章呼吁:“我们希望……抱着与前方浴血战士同样的精神,艰苦奋斗。所有全国作者及记者,应该从速组织起来……向敌人外交堡垒努力进攻”。该文章的主要目的是
A.呼吁文化届人士上前线抗战B.宣传进行全民族抗战的必要性
C.强调抗战方式转向外交斗争D.号召开展文化斗争以支持抗战
2021-11-23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