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发展,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任何主义者,我们以为,都应该在这时抛弃一切武断的成见,客观地考察中国的实际情形,应该在此时共同认定一联合的战线,用革命的手段,以实现民主主义为前提。朋友们,我们再不能延宕了,我们不能再使内部分裂,反与敌人以可乘之隙了。

——李大钊等《北京同人提案——为革命的德莫克拉西(民主主义)》(1922年)

材料二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解决的是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除国共两党各自所代表的阶级外,还包括一切愿意抗日的各阶级、各阶层、社会各界爱国人士,以及海外支持和参加抗日斗争的爱国华侨华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纲领。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的合作只能维持遇事临时协商的做法。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已经建立了全国性政权和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同时,中国共产党也有了自己的军队,在陕甘宁和敌后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

——摘编自丁俊萍等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1919—1949》

材料三   在我党的历史上,统一战线始终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之所以仍然强调统一战线的作用,归根到底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和任务以及统一战线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决定的。

——牛旭光《政党政治与民主问题研究》

(1)解释材料一中中国的“实际情形”。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的作用。
2024-02-2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高三2月百校联考历史试题
2 .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材料一   中国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据甲骨卜辞记载,殷人每年多次举行黄河祭祀,以求雨、求丰年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也常常祭祀黄河,以结盟、立誓或祈求战争胜利等。

材料二       

1903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
1910革命派《民声》杂志发表组诗《爱之歌》,其中《黄河》篇写道:“吾族受此河流赐,产出一部民族志。”
1923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写道:“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
1937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毛泽东亲撰祭文,“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1938《民族诗坛》发表诗歌《黄河》,诗中写道:“黄河!你这中华国族的母亲,现在你再也不能安睡,东方吹动了号角,杀声震变了天地。”
1939《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和抗日前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重视祭祀黄河的原因。
(2)20世纪上半叶,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其时代内涵不断丰富。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抗战时期涌现了大量优秀的漫画作品。如图漫画内容(     
   
A.反映日军节节败退的情形B.意在动员民众等待时机
C.鼓舞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D.寓意国共合作实力增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抗战的全面展开,古典诗人杜甫成为热门人物,“杜甫热”呈现出学术、文化与政治等多重面相彼此交叠的状态。以不同政治空间为据梳理抗战时期的杜甫形象流变,则可将之表述为:重庆政府标榜的“国族的杜甫”、延安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人民的杜甫”等。

       ——据王昭鼎《古典诗人的现代重塑:杜甫在抗战时期的多重面相》


抗战时期杜甫形象呈现的多重面相,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杜甫的不同认识。请选择材料中杜甫的某一面相或另提出一个结论,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阐释。(要求:面相或结论明确,价值取向正确,史实准确,符合时代背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拍摄了一批以古代巾帼女性为主人公的优秀影片,如讲述木兰替父从军、反抗侵略的《木兰从军》,讲述女性反抗强权的《貂蝉》《孟姜女》《费贞娥刺虎》。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运用革命理论武装群众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女性民族意识开始萌发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战英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伪满皇帝溥仪后来回忆说,他的日本近臣在1942年曾特地介绍了对付八路军的“铁壁合围”、“梳篦扫荡”等战法,溥仪当时不解地问:“共产军小小的,何犯上用这许多新奇战术?”近臣马上说:“共产军”和国民军不一样,军民不分,这样的军队越打越多,将来不得了。”材料所述现象是由于中共(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B.建立了联合政府
C.善于组织游击战争D.分田分地给农户
2022-11-29更新 | 469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要建立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并形成纲领草案,但国民党均予以否决。国民参政会也因为国民党将其性质定为咨询机构,使其成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可能性不复存在。这反映了(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分散性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名存实亡
C.国民党维护一党独裁的统治D.国民党反对第二次国共合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44年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各中央局、中央分局,要求各部队“对于国民党军队,我军谨守防地,不得发生由我启衅之任何事件。仅在彼方进攻时,我应执行自卫原则。”这一精神的贯彻(     
A.符合了民族战争的需要B.有助于“和平建国”
C.表明抗战仍处相持阶段D.推迟了内战的爆发
9 . 1937年8月25日,朱德与彭德怀发表就职通电:“部队现已改编完毕,东进杀敌。德等愿竭至诚,拥护蒋委员长,追随全国友军之后,效命疆场,誓驱日寇,收复失地,为中国之独立自由幸福而奋斗到底。”电文中的“部队”指(     
A.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B.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D.西北野战军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9366月至10月,深入中国陕北进行实地调查,并将其所见所闻编著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该书于1937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19382月首次发行中文版。以下为该书的内容节选

有两个红军战士绰号叫“老狗”和“老表”,他们是从江西走过来的。我问他们“你们喜欢红军吗?”老狗说“红军教我读书写字,现在我已经能够操纵无线电,用步枪瞄准。”老表说“红军对待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挨过打。我们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呢?”

有一个农村少年是在四川参加红军的。他告诉我说,他的父母是贫农,红军到他村子来分配土地,全体农民都欢迎他们,只有地主逃跑了。还有一个红军战士是福建来的,一个是浙江来的,还有几个是江西和四川来的等等。

他们来历不同,籍贯和方言不一,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团结。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

——摘编自(美)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陕北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发行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