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陈寅恪曾写道:“铁骑飞空京洛收,会盟赞普散边愁。十年一觉长安梦,不识何人是楚囚。”该诗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西安事变D.红军长征
2022-09-04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浙江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对于抗战期间正面战场的某次会战,有学者这样论述道:“这是战争开始以来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多的一次战役。在会战后的一段时间内,中日双方的战事也相对沉寂。”该学者论述的这次会战是(     
A.淞沪会战B.忻口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所在地,是全国人民抗日指导中心,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国家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1950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撤销。下列各项中属于陕甘宁边区政府举措的是(     
A.“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团结农民抗战
B.颁布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C.作为中央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
D.在河北省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帝国主义者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中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生命力,特别是在民族生死关头表现出来的那种万众一心的凝聚力。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如意算盘完全打错了。渴望了那么久的团结抗日的实现,使人们激动万分。中华民族的觉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材料二   195011月下旬,长津湖战役中,美军南逃沿途被这样的情景震惊: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摄氏零下40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仿佛是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

——王根成《“冰雕连”:钢铁铸就的意志》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团结抗日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团结抗日胜利对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冰雕”群像情景出现的战争名称及中国参战的根本目的,并概括这一战争胜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平型关战斗胜利后,蒋介石致电某军祝贺:“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特电驰贺,续候捷音。”此军是
A.工农红军B.八路军C.新四军D.解放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四大战役的战场位置示意图,按战役爆发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④①②③D.②④③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内一部分人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再战必亡”;还有一部分人寄希望于外部干涉,认为“只要坚持打三个月,国际局 势一定会发生变化”。在中国共产党内,也有少数人对战争的长期性和艰苦性缺乏准确判断和精神准备。为此,毛泽东发表了(     
A.《论持久战》B.《论联合政府》
C.《对日寇的最后一战》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021-08-03更新 | 366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起始考历史试题
8 . 1938年2月,张自忠率第59军向淮北日军发起反击,将日军逼向淮河北岸。日军因腹背受敌,无力再向北进攻,于是全部退回淮河南岸,3月14日,张自忠又率军强度临沂北郊的沂河,向敌发起反击。经数日激战,日军被击退。对与上述战斗直接相关的会战解读正确的是
A.发生在枣宜地区
B.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9 . 历史地图是学习战争史的重要资源,下列地图所反映的战役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③②B.①②④③C.①④③②D.②①③④
10 . 1937年10月中旬,大规模日军向吴淞口附近地区猛攻。中国军队约十个团三万人,组成三路敢死队,对日军实施连续四昼夜的反击,敢死队官兵前仆后继,浴血拼杀,最后大部分战死,谱写了某会战中最悲壮的一幕。此会战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
2020-09-1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