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92日,星期四。驻军,庄里镇。

今天开方面军抗日誓师大会,正式宣布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零师……街上都挂了青天白日的旗帜祝贺。

下午1时……一万多指战员等着主席宣布开会。有如下三个重要训话∶

一、朱总司令训话大意∶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到了华北,占领了平津,并且打到上海来了……华北一万万五千万人民正在盼望我们到华北去……我们不与日本的飞机、大炮打,我们专打日本的后、侧方的铁道、汽车路、火车、汽车、粮食窝,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的!……

三、贺总指挥训话:10年前我们为什么丢开白帽子戴红帽子,今天为什么收起红军帽子戴国民革命军帽子。过去因为国民党叛变革命,今天为了抗日,我们戴国民革命军帽子没有关系,只要是为民族解放的事,老子穿花裤子都可以的。

——摘自《王恩茂日记·上》


(1)根据日记内容说明此次誓师大会的历史背景,并分别概括"朱总司令"和"贺总指挥"讲话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日记有何史料价值,并指出使用日记史料进行历史研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在这种情况下,国共两党为了实现团结抗日,都先后调整自己的内外政策,争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722日,党中央发出了《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规定对地主没收土地财产后,“仍分给其耕种份地,及必需的生产工具”。1937210日,党中央发出《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宣布“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19375月,党中央宣布将土地政策改为减租减息政策。减租减息是党在民族战争条件下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战略择。通过减租减息,地租被限制在37.5%以下,利息在1分或1分率以下,多年的欠租欠债也免交停付,因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兴趣,进步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热潮,广大农民纷纷拿起了武器,积极参军参战,保卫家乡,保卫根据地,保卫减租减息的斗争成果。

——摘编自林璟张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苦心经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转变为重视边疆地区。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5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   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
2021-08-29更新 | 360次组卷 | 18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中毕业生5月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因.....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摘编自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尤其是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后,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人们常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2)根据材料二,分析抗战时期民族精神进一步丰富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如何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
2021-10-2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积极参与创建联合国,为战后世界和平与稳定提供了政治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周边稳定大局为重,致力于和平解决领土主权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改善周边关系。

——摘编自肖裕声等《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安全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当今世界,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利益交融、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各国不仅利益与共,而且安危与共。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安全问题的内涵既远远超越了冷战时期对峙平衡的安全,也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同时也超越了一国一域的安全。面对复杂多样的安全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置身事外而独善其身,也不可能靠单打独斗来实现所谓的绝对安全。

——摘编自习近平《携手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在“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世界和平形势的认识。
2021-07-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总格局可以这样概括,即一个战争、两个战场、三种政权。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经过一年多的剧烈变化,这种总格局于1938年年底形成。直到日本战败投降,这个格局才消失。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内部的演变,是在这个总格局中进行的。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战场。二者存在着矛盾与斗争,但在整个抗战时期,中日矛盾是决定一切的。两个战场的配合是主要的,从整体上和抗战全过程来看,中国是在进行场全民族的战争。

——摘编自白寿彝族《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从表现、关系、影响三个方面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的存在。
2021-02-0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抗日战争与家国情怀]

材料一     19378月,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1026日,苏州河以北中国守军腹背受敌,开始撤退。第88师第524团团副谢晋元、营长杨瑞符,奉命率所部官兵退守四行仓库,坚守了四天五夜,掩护主力撤退。为此,胡朴安先生作《八百壮士歌》,并谱曲传唱,鼓励士气,振作民心。歌词如下:

八百壮士齐拼死,中华民族忠勇有如是。

……

变更阵线别有因,掩护撤退真堪倚。

殿后告成终不奔,独与敌军相对峙。

……

态度从容胆识豪,据一仓库作军垒。

只凭一片忠勇心,守到最后一弹子。

四层高楼万目瞻,国旗飘扬遮日起。

……

此真民族真精神,中外人士真仰止。

凡属人类皆同情,赤血凝成民族史。

——歌词节选自1937年胡朴安作《八百壮士歌》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行仓库守军能够坚守作战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行仓库守军坚守作战的意义。
2021-03-18更新 | 17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21年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1927—1937年,是挑战重重的十年。

材料一       中共的革命策略基本由斯大林在几千英里之外遥控的,他的指令时而是凭空想象的产物,时而是与托洛茨基争吵的结果,国共分裂后,托洛茨基认为中国革命已跌入低潮,需要采取谨慎的和平渗透政策。但是,斯大林坚持称中国革命处于高潮阶段,故应完全开展武装活动,夺取政权,建立苏维埃。最终,斯大林在权利斗争中取得胜利,于是向中共发来武装暴动的指令。然而,城市起义接连失败……在 1927 年八月七日的会议中,中共领导层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组,之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使他最终获取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的内容以及共产国际在中国所下达的指令政策无法取得成果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地位的急剧改变,与共产国际世界革命战略的根本转变相符合。共产国际在欧洲面临着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的崛起,而在亚洲面临着军国主义日本之崛起……在中国,组建统一战线的政策还可以缓解国共两党的矛盾……在中共的倡导下,“全国抗日解放联盟”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一些颇具说服力的的口号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立即对日开战,停止剿共”等广为流传,在爱国民众尤其是在北平,南京和上海的青年中激起了强烈反响……蒋介石急切想要一劳永逸地消灭共产党,派张,杨两位统帅对共产党发动进攻,但是张学良发动兵变软禁了前往战线的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救国对外”。经历这一事件后,蒋介石承诺只要共产党答应支持三民主义,就可以参加未来的抗日战争,至此,剿共停止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统一战线能够建立的原因。

材料三 国民政府在这十年中,其统治有得有失。十年得失的简要回顾如下:

一方面,主要成就有:1金融改革:用银元代替银两,推行纸币“法币”政策;

2关税自主:列强承认中国关税自主;

3收回治外法权:1943 年,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屈辱结束

4交通与工业发展:交通得到极大改善,虽在工业化方面没有取得显著进步,但在一些轻工业领域出现了颇大的进展。

5教育:取得显著进步。

6新生活运动:某种程度上确实早造就了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在日本人入侵面前有所作为的情感。

7文学界:文学活动非常活跃,多数作品都反映了当代现实。

但是,第一,对社会和经济改革的忽视:由于国民党和中产阶级(主要是各种商人、实业家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不重视,农民的苦难已经达到了极端危急的地步,农民被剥削到了极致,只有一场革命才能拯救他们。

第二,财政上的不负责任:政府财政从未达到财政均衡,而是靠赤字开支来维持。


(3)根据材料三,对国民政府的十年得失用一个词语或一句简练的话进行概括,并对你所概括的内容进行解释。
2020-06-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抗战全面开始。这一年,陈禹文从航校毕业,辗转进入武汉空军第九总站工作,并参加1938年6月开始的武汉大会战,这是他作为空军的一员经历的第一次战役。武汉大会战以中国空军与敌激战闻名。“那时苏联援助中国,来了苏联人和苏联飞机。”作为总机长,陈禹文的任务就是维修苏军志愿队的战机。“我们修飞机的就知道,那时候,苏联的飞机比日军的飞机优势,总是日机被打落得多些。”

——摘自《探访抗战老兵记住他们勿忘前事》原载2014年12月31日《潇湘晨报》

材料二   一位叫李国芷的女兵,毅然脱下旗袍,抹去脂粉,投身到抗战中,她在后方的伤兵收容所为伤兵们设立俱乐部、组织春游、办壁报,陪他们说话,为他们换药喂食、整理内务、缝缝补补——这些点滴细节的描述为残酷的战争场面增添了温馨融和的生活画面,读来使人动容,亦是展现抗战大后方生活情况的生动史料。

——摘自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马德静《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

材料三   由于日本侵略战争的刺激,战时中国的民族战争宣传和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开展。……中共对此更为重视……中共的抗战教育在各个地区、各个层面展开,根据地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民族生存和民族意识不断推展的过程。

日本侵华战争是一场近代战争,日本利用空中优势控制中国前后方,造成对中国的全方位打击,包括对大后方实施无差别轰炸。但是,也正是这样的全面战争,使大后方的中国民众切身体会到日本侵略的威胁。换言之,近代武器加强了远程打击能力,使总体战有了可能,却也促进了被侵略国家民众民族意识的集结。当时报纸描述重庆大轰炸后的状况:“有许多难民,即使是平时不关心国事的,这一次经过敌机狂炸的教训后,他们都自发的要求做救亡工作,实践‘抗战报仇!’。”日军的暴力侵害,延续整个战争的始终,成为激发中国民众敌忾心最直接、持久的因素。高敏夫日记中记有:“前天俘虏过西河涧村,当一位同志告诉群众‘这是鬼子’时,有一位老乡立刻愤怒得要咬他一口,因他们的房屋被烧去不少。这种民族的仇恨使他们咬牙切齿。”

——摘编自黄道炫《战时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原载《史学月刊》2018年第5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援助中国抗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女兵李国芷身上突出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民族意识勃兴的因素,并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环境以及党内所存在的不正之风使党的作风建设面临新的考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撰写了大量关于党风建设的文章,形成了我党所特有的党风建设理论,开展了纠正党内不正之风的整风运动、防腐反腐的廉政建设,提出了加强党风建设的原则,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拥政爱民与拥军优属运动,以及实行了精兵简政政策。抗日战争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加强,特别是整风运动的开展,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的形成,使党在政治上各方面更为成熟,组织上大大发展,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杨松菊《抗日战争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及其对党的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抗战时期中共党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中共党风建设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