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历史教育的内容和重心逐渐发生变化。以中华书局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为例,此书陈述专制政体形成的原因及其弊端;对于历朝开国君主的横暴和末代亡国的经过予以渲染,“以警国民之顽固未化者”。晚清时期历史教科书中一般以“人种”来叙述民族。辛亥革命后,李大钊指出只要具有中华民国的国籍,就都属于新中华民族。钟毓龙编的《新制本国史教本》以五族共和为纲,“其(指其他民族)与汉族接触冲突之处,亦一律平视,绝无轩轾”。历史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历史教科书开宗明义讲述历史与国家的关系,指出“人必能对国家尽义务,为社会尽责任,而后谓之有人格”。

材料二     抗战时期不少历史教材对我国民族强盛和衰落之原因,强盛时在世界文化上所处的地位等,“均不厌求详,期有以唤起民族精神,使知我民族在世界文化上地位之重要”。 此外,教科书对近代帝国主义之侵略,外交政策之失败等,为“最为注意之点”,求振奋民族之精神,洗雪我国之耻辱。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严重,《殖民地独立运动》,《世界民族解放战争的教训》《世界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之类的著作出版增多,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这类著述显现出重要现实意义。抗战时期对“边疆”论述逐步课程化和专门化。有识之士主张强调边疆各民族与内地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民族外来说逐渐被摒弃。                                                  

——摘编自邓燕《时代主题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的历史教育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我国历史教育的重点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价值。
2023-01-17更新 | 443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甲午战败惨痛的现实,康有为明确指出,国与国的竞争,实际上是民与民的竞争,强国是因为其国民关心国家,勇于担负国民的责任和义务,弱国则相反。在梁启超看来,现代“国民”是“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的国家主人,是以“自由”“自治”“进步”“自尊”“合群”为思想基础,具有“爱国心”“社会公德”“权利思想”“义务思想”及“政治能力”的权利主体,有责任有义务关心国家前途,推动国家进步。严复认为,要像西方文化所表现出来的那样“黜伪而崇真”与“屈私以为公”,而最根本的是“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精神。

——摘编自叶瑞昕《从臣民到国民:晚清救亡危局中的国民道德谱系建构》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积极建构国民道德谱系。在北平、上海等地求学的商城籍青年学生在全国抗日热忱的影响下,积极参与各种抗日救亡团体。1938年6月,金山、王莹率领“抗演二队”20余人来到商城县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6月下旬,根据中共豫东南特委决定,由青年军团商城队组成中共商城县工作委员会。随着商城县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开展,该县中共党组织也不断发展壮大。当地士绅顾敬之起初只允许具有“军方背景”的“青年军团商城队”进入其统治的辖区进行抗日救亡宣传。“青年军团商城队”利用这种优势深入辖区,一方面向辖区民众进行抗日宣传,一方面做顾敬之的统战工作。顾敬之在这种形势下也表示赞成团结抗日。

——摘编自周斌陈杰《抗战初期多元主体参与的地方抗日救亡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救亡危局中的国民道德谱系建构的内容,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时期国民道德谱系建构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11月至12月,侵华日军与中国军队在湖南省常德地区进行会战。常德会战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国民政府在总结会战时指出:“自会战开始至末期,空军除受天候影响外,逐日均能照预定目标轰炸或扫射,确实保有大部制空权。迫敌不得不于黎明前及日没后行动:且据各方报告,敌受我空军之伤害颇大。”日军“战意低落、攻击精神与企图心均不如前之旺盛“无飞机及优势之炮兵,每不敢放胆攻击”“战术上颇多轻敌”“后方过于空虚.不能确保已占要点与联络线”“兵员不足,编制缺额甚多”。

常德会战是开罗会议后,中国获得的第一次胜利,国际舆论为之一变."此战役至少可使有关于中国军队力量薄弱及日军可任意攻入中国内地之谎言宣告平息。”"部分地破坏了日军南下的作战企图,在战略上配合了敌后战场反“荡”反“清乡”斗争。

——摘编自王道平《中国抗日战争史》以及《第六战区常德公战经验教训汇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常德会战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常德会战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材料     日军占领南京后,国民政府驻节武汉,武汉成为抗战的临时首都。日本大本营认为,从历史上看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可以统治中国”“只要控制了中原地区,实质上即是统治了全中国”‘武汉是国共两党的结合点,只为此也必须占领武汉,这样就可能产生两党分裂,把民族矛盾转成主义的对立,于是在组织徐州会战的同时便开始策划攻占武汉,计划集中国力直接解决中国事变,力争在年内达到战争目的,将中国军队的主力歼灭在武汉,再扶持成立伪政权,至少使蒋政权降为地方政权,日本政府于41日发布《国家总动员法》,全力开启战争机器二日本内阁于1938615日举行御前会议并下达了攻占汉口的命令。日军对军力进行了调整,将第2军、第11军编八华中派遣军战斗序列,集结于华中地区的日军共有14个师团,其中直接参加进攻武汉的日军有9个师团以上,约25万余人,后经补充,投入总兵力约30万人中国方面为第九战区,武汉会战初期,中国军队陆军的总兵力约为75万人,后来陆续投入兵力近100万中国军队虽然装备很差,但是英勇作战.整个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击毙日军三万多人,击毁近百架飞机、敷十艘舰艇,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摘编自徐声慧《第九战区在武汉会战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动武汉会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汉会战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2021-05-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