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7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战区内学校处理办法》,要求战区各学校内迁,并对迁移学校的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减免学费等优惠政策。这一举措
A.保存培养了持久抗战的人才B.推动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C.避免了后方遭到战火的摧残D.促使青年学生成为抗战主力
2 . 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与“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反映出共同时代主题的歌词是(    )
A.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B.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
C.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D.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2021-11-25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大体架构是:在具有战略性的大区(如晋察冀边区)建立类似省级的政权,其下建立县、乡级政权;在大区和县政权之间,视情形建立管理若干县份的“行署”或“专署”,在县之下设管理若干乡镇的“区署”。这
A.适应了革命统一战线的需要B.探索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道路
C.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D.建立了与国民政府对峙的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抗日战争中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历史事件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
2021-11-2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1938年7月19日,《新华日报》发表文章呼吁:“我们希望……抱着与前方浴血战士同样的精神,艰苦奋斗。所有全国作者及记者,应该从速组织起来……向敌人外交堡垒努力进攻”。该文章的主要目的是
A.呼吁文化届人士上前线抗战B.宣传进行全民族抗战的必要性
C.强调抗战方式转向外交斗争D.号召开展文化斗争以支持抗战
2021-11-23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从政权的组织结构来说,“三三制”原则规定了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人士在这个政权组织中的人数各占三分之一。这样,在边区各级参议会和政府的选举中,许多其他党派人士、开明绅士、工商界人士、知识分子及社会名流均有机会当选,参与政权管理。这一原则
A.表明边区政府属于工农民主政权
B.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胜利
C.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D.实现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的转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该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21-11-21更新 | 592次组卷 | 74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龙正中学、清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积累了经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B.“三三制”原则等实施,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在抗日根据地设置行政区,巩固了新兴的人民政权
D.《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
9 . 《救亡日报》是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1937年8月创刊(下图为第一号),创刊伊始,“坚持团结抗战的旗帜和方向,把真实的报告给人民群众”,因此广受欢迎。《救亡日报》的创刊
A.践行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宗旨B.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
C.有利于全民族抗战局面扩大D.配合了“战略反攻”的适时开展
2021-11-19更新 | 202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南联合大学仅存在八年(1938—1946年),但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遗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命原处平津两地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1月,教育部下令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校歌歌词中写道:“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材料二   主持学校日常工作的梅贻琦教授提倡“德、智、体、美、劳、群六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主张“博先于精”。联大的很多教授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他们经常夹着讲义逃警报,在树底下、茅屋内给学生讲课,一些教授运用化学方法制造战时急需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农业生产,还将云南马油适当处理作为火车,汽车及飞机的润滑油使用。

材料三   八年间,西南联大共培养出8000多名学生,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南联大从军学生前后一共达到834人,其中不乏主动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除了担任翻译外,联大学生还参加了远征军和空军。数百健儿血洒长空和缅北丛林。……师生们办起了大批中学,参与了西部少数民族调查和地方历史文化的发掘整理工作,并直接参加了云南的经济建设,如创建恒通酒精厂和利滇化工厂等。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知中·西南联大的遗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南联大创办的原因。据材料二,概括西南联大的办学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西南联大的主要贡献及宝贵的精神遗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