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7年12月,中共创办《群众》周刊,并严格遵守国民政府的报刊送审制度,积极宣传孙中山的革命精神,维护蒋介石的抗战领袖地位,揭露和批判不利于团结的妥协投降行为,同时还对敏感政治事件保持适度的缄默。中共这些举措(     
A.增强了国民党全面抗战的决心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壮大
C.加速了全民族抗战时期的到来D.适应了民族战争发展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要建立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并形成纲领草案,但国民党均予以否决。国民参政会也因为国民党将其性质定为咨询机构,使其成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可能性不复存在。这反映了(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分散性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名存实亡
C.国民党维护一党独裁的统治D.国民党反对第二次国共合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派兵去山东”的决定。与此相对应的口号是(     
A.“打土豪,分田地”B.“到敌人后方去”
C.“自己动手,丰衣足食”D.“耕者有其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甲午战败惨痛的现实,康有为明确指出,国与国的竞争,实际上是民与民的竞争,强国是因为其国民关心国家,勇于担负国民的责任和义务,弱国则相反。在梁启超看来,现代“国民”是“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的国家主人,是以“自由”“自治”“进步”“自尊”“合群”为思想基础,具有“爱国心”“社会公德”“权利思想”“义务思想”及“政治能力”的权利主体,有责任有义务关心国家前途,推动国家进步。严复认为,要像西方文化所表现出来的那样“黜伪而崇真”与“屈私以为公”,而最根本的是“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精神。

——摘编自叶瑞昕《从臣民到国民:晚清救亡危局中的国民道德谱系建构》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积极建构国民道德谱系。在北平、上海等地求学的商城籍青年学生在全国抗日热忱的影响下,积极参与各种抗日救亡团体。1938年6月,金山、王莹率领“抗演二队”20余人来到商城县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6月下旬,根据中共豫东南特委决定,由青年军团商城队组成中共商城县工作委员会。随着商城县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开展,该县中共党组织也不断发展壮大。当地士绅顾敬之起初只允许具有“军方背景”的“青年军团商城队”进入其统治的辖区进行抗日救亡宣传。“青年军团商城队”利用这种优势深入辖区,一方面向辖区民众进行抗日宣传,一方面做顾敬之的统战工作。顾敬之在这种形势下也表示赞成团结抗日。

——摘编自周斌陈杰《抗战初期多元主体参与的地方抗日救亡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救亡危局中的国民道德谱系建构的内容,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时期国民道德谱系建构的特点。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725日《新民报》的漫画


材料二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745日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材料三   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内斗必须停止,应当内外有别;为挽救民族危难,人们必须暂时放下分歧,一致对外,共同御敌。大敌当前,危机时刻,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找到了共同的利益交集。全国抗战高潮的形成与发展,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全面整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摘自王远启《党际互动合作的经典案例——第二次国共合作浅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二,说明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意识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能够胜利的主要原因。
6 .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当时中国共产党采用这一政策旨在(     
A.打倒地主阶级取得革命胜利B.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巩固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基础D.建立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7 . 《初小国语》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教科书,下表为第2册课文主题内容分布情况。据此可知,该教科书的编撰(     
主题家庭和学校生活知识人体及卫生知识家畜鸟兽知识生产劳动知识度量衡和四季四方知识英雄事迹
数量(篇)2555654
占比50%10%10%12%10%8%
A.揭开了近代新式教育改革序幕B.适应了战争与培养人才的需要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D.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45年 7月,一位民主人士对自己的延安之行深有感触:他们(中国共产党)知道贫农的要求,(贫农)不一定在乎自有其田,只在乎有田可耕,于是减轻租额;他们知道贫民要求有钱可借,于是不禁止债主放债,但严定减租保息。这可以印证,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A.抛弃了“ 耕者有其田” 的纲领B.实事求是地调整了土地政策
C.维护了无产阶级利益D.肯定并保障地主的民主权利
9 . 1938年后京剧《岳飞》《徽钦二帝》《戚继光平倭》、越剧《花木兰》《太平天国》、汉剧《卧薪尝胆》等在上海、武汉及其他各地上演,受到社会各界热烈欢迎。这体现了(     
A.高雅艺术与市民文化的杂糅B.古典文艺与现代审美的融合
C.戏曲内容与呈现方式的革新D.传统文化与时代诉求的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图为傅抱石绘画作品《仕女图》,关于该绘画作品叙述正确的是(     


①深得中国民间风情画之精髓②反映了抗战时期文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③可用于研究重庆抗日战争史④“入蜀”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⑤反映了抗战防御阶段中国文人的美学追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
2022-11-01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热点06习近平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之【年度热点】知识与命题深度解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